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齐人作《何彼秾矣》,赞美王姬下嫁于齐桓公。

齐人作《何彼秾矣》,赞美王姬下嫁于齐桓公。

《诗序》云:“《何彼秾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云:“《山堂考索》载林氏曰:“二南之诗虽大概美诗,亦有刺诗,不徒西周之诗,而东周亦与焉,据《何彼秾矣》之诗可知矣。其曰:‘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考《春秋·庄公元年》书王姬归于齐,此乃桓王女、平王孙下嫁于齐襄公,非平王孙、齐侯子而何? 说者必欲以为西周之诗,于时未有平王,乃以‘平’为平正之王,‘齐’为齐一之侯,与书言‘宁王’同义,此妄也……诗人若曰言其容色固如唐棣矣,然王姬之车胡不肃雝乎? 是讥之也。按此说桓王女、平王孙则是,其日刺诗,于义未见。盖自邺、鄘以讫于桧、曹,皆太师之所陈者也。其中有美有刺,若二南之诗则用之为燕乐,用之为乡乐,用之为射乐,用之为房中乐,而《钟鼓》之卒章所谓‘以雅以南’,《春秋传》所谓‘象箾南籥’,《文王世子》所谓‘胥鼓南’者也,安得有刺? 此必东周之后,其诗可以存二南之遗音,而圣人附之于篇者也。且自平王之东,周德日以衰矣。麦禾之取,糯葛之战,几无以令于兄弟之国。且庄王之世,鲁、卫、晋、郑日以多故,于是王姬下嫁,以树援于强大之齐,寻盟府之坠言,继昏姻之夙好。且其下嫁之时犹能修周之旧典,而容色之盛、礼节之备有可取焉。圣人安得不录之,以示兴周道于东方之意乎? 盖东周以后之诗得附二南者,惟此一篇而已。后之儒者乃疑之,而为是纷纭之说……夫妇人伦之本,昏姻王道之大,下嫁于齐,甥舅之国,太公之后,先王以周礼治诸侯之本也。诗之得附于南者以此……《何彼秾矣》以庄王之事而附于召南,其与《文侯之命》以平王之事而附于《书》一也。”顾氏以此诗作时及王姬下嫁以树援的分析判断大体可从,惟诗中所言“齐侯之子”当指桓公。清人黄汝成《日知录集释》及今人郭晋稀《风诗蠡测》论之甚详,其说可从。至于作诗者,由诗文来看,当为齐人无疑。

猜你喜欢

  • 诗人主客图

    唐张为撰。书名亦作《主客图》。张为系唐末人,此书约成于僖宗乾符末年。传本甚多,除纪昀辑《镜烟堂十种》本、王启原辑《谈艺珠丛》本为三卷外,余均为一卷。以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本流布最广,有中华书局排印本。此书将中晚唐诗人分为六派,别以主客: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李益为清奇雅正主,孟郊为清奇僻苦主,鲍溶为博解宏拔主,武元衡为瓌奇美丽主;下则有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门之殊,各系若干

  • 邮无恤

    【介绍】: 或作邮无政。春秋时晋国人。一说即王良,亦称王梁、子良。大夫,食邑于邮。善御。鲁哀公二年,晋郑铁之战,为赵鞅之御。战斗激烈,两靷将绝,仍能以将断之靷控制骖马。相传死而托精于天驷星。 【邮无恤作品 ==>】 

  • 仇池城

    在今甘肃西和县南洛峪。《宋书氐胡传》:“汉献帝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子驹,勇健多计略,始徙仇池。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驹后有名千万者,魏拜为百顷氐王。”《方舆胜览》卷70

  • 大坑山镇

    在广东省怀集县南部。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7600。镇人民政府驻大坳岗,人口230。因地处大坑山区,故名。民国属横洞乡。1950年分属怀集县第一区和第二区,1958年设大坑山国营农场。1987年置大坑山乡,1992年置镇。地处绥江西侧低山丘陵区。以林业为主,产松、杉、厘竹。特产竹

  • 椎车

    同“椎飞博浪”。清张问陶《邳州道中感留侯遗事》诗:“椎车结履不踌躇,进退人间早自如。”【词语椎车】   汉语词典:椎车

  • 李长祚

    【介绍】: 清江西南丰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任衡山知县。县杂派多于正供,长祚至,悉罢之,定为废甲编区法,巡抚赵申乔称善,下其法于他县。 【李长祚作品 ==>】 

  • 郑庄小霸

    又称郑庄强国。春秋初年,周王朝衰落,无力解决内乱外患。各诸侯国也发生了升降变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自诸侯出。强国以尊王攘夷为旗帜进行争霸活动。精于权术,善于用人的郑庄公,在平定了其弟共叔段叛乱后,以周王卿士身份,凭仗着小而强的国力,挟天子以令诸侯,联合齐、鲁等国,举兵征伐不从其号令的诸侯国。先后制服了宋、卫、郕、许诸国,并曾击败息国、燕国、北戎的军队,以及周桓王亲帅的五国联军。一时威镇中原。

  • 高土

    村名。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西南部。属英州镇。人口950,黎族。明弘治年间,有黄、符、薛三姓迁居于此。因村建在丘陵顶部,故名高土。产稻、甘薯、橡胶。有公路通此。

  • 罗针墟

    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四十里罗针镇。清同治 《临川县志》 卷1下: 四十六都有罗针墟。

  • 芒市安抚司

    明崇祯十三年(1640)升芒市长官司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潞西县治芒市镇。“茫施”、“芒市”皆同音异写,为德昂族首领的名字,后作部名。清属腾越厅。民国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