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知古
【介绍】:
见任希古。
【介绍】:
见任希古。
在今河北阜平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4阜平县: 落路口 “正统四年筑城置戍。《关隘考》:落路口以下凡九口,皆在倒马关南路,为防御要地。自口而南二十余里,为夹折腰口,又西十里为铁岭口、铜录岩口。其相近者又有漆林沟、紫皮岭、六岭儿等口,俱正统、弘治及嘉靖中筑城置
年号。(1)东汉安帝年号(120—121)。凡二年。(2)西晋惠帝年号(301—302)。凡二年。(3)十六国后赵石祗年号(350—351)。凡二年。 【检索永宁 ==>】 古籍全文检索:永宁 全站站内检索:永宁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重,擬于王者。”还家,“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战国时纵横家苏
并列 元时将读书人列为第九等,乞丐列为最末等第十。对读书人的轻视,仅居乞丐之上。清赵翼《陔余丛考》卷42:“郑所南又谓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多用于对社会中各行业分列等级而有轻视读书人之意。
元代汉军军户名。见“汉军(3)”。
读音:Bǐng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在邴,其后用祖先封地“邴”为姓,后有省文去掉邑字旁的,以“丙”为姓。二是以地名为姓,邴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居者以地为姓。历史人物有邴吉,汉丞相。虽为高官,但包容性强。据说为邴吉驾车的仆吏嗜酒,有一次随邴吉出门,醉呕车上,弄脏了车子,主管官吏斥责并要辞退他,而邴吉为之掩过扬善。后世遂用“邴车”美称官吏所乘之车。邴姓在《百家姓》中
金正隆二年 (1157) 置,属秦州。治所在纳甲城 (今甘肃秦安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下: 取 “秦州安定之义也”。明属巩昌府。清雍正七年 (1729) 改属秦州。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在甘肃省东南部、葫芦河流域。属天水市。面积1601.5平方千米。人口59.5万。辖3镇、19乡。县人民政府驻兴国镇。金正隆二年(1157年)置秦安县,治今兴国镇,属秦州。取“秦州安
1917年改思陵县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3年并入宁明县。旧县名。1916年由宁明县承审之上思州、思陵两土司辖地合置,治海渊(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1953年撤销,与睦南县合并,设立宁明县。
见“保和大夫”。
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人。绍兴进士。历官钱塘县主簿、吏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除直宝文阁、知建宁府。事迹见韩元吉《直宝文阁赵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十一)。《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已佚;又《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