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里不哥之乱

阿里不哥之乱

蒙古贵族忽必烈、阿里不哥兄弟争夺帝位之战。元宪宗八年(1258),蒙哥汗率军攻宋,由其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翌年,蒙哥卒于军,时忽必烈统兵围鄂州,得阿里不哥争位消息,北归,于中统元年(1260)在开平(后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帝位。四月,阿里不哥闻讯,亦纠合部分蒙古贵族于和林西按坦河召开忽里尔台(族众大会),自立为帝,密约关中、陇、蜀等地蒙古将领响应。忽必烈任廉希宪为宣抚使,率汪良臣等平定诸叛将。阿里不哥为忽必烈军所败,奔于乞儿吉思之地,物力、财力十分匮乏,处境窘困。中统二年(1261),阿里不哥率军南犯,与忽必烈所部蒙、汉诸军大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南部),复被击败,退回漠北。次年,阿里不哥发兵攻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在阿力麻里等地大肆杀掠,引起部下不满,随从部众多叛离,又遇连年饥荒,势穷力尽,于至元元年(1264),被迫降忽必烈。后病死。长达4年的战乱始平。

猜你喜欢

  • 掷果潘安

    源见“潘安貌”。比喻钟情的美男子。元 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述宾 比喻俊美男子,或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之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

  • 适鲁

    见“耶律室鲁”(1317页)。

  • 白头如新

    《史记.邹阳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索隐》案: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白头,指老年人,由幼至老,形容相交时间很长;如新,被此并不真正了解,如同新交一样。所谓“白头如新”,是说即使交往的时间再长,如果互

  • 梦中说梦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五九六:“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梦本虚幻,梦中之梦,更属虚妄无凭。此是佛教语,后常用以比喻虚无幻想。唐.白居易《读禅经》诗:“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一:“耳食之徒,如矮人观墙,随声赞叹,更梦中说梦。”述宾本为佛教用语。比喻极其虚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改过从新

    连动 自觉改正错误,重新做人。语出《史记·吴王濞列传》:“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从新。”[例]经过教育,这些失足青年纷纷表示了~的决心。△褒义。用于写改过。→改邪归正 洗心革面 悔过自新 痛改前非 一改故辙 迷途知返 翻然改悔 洗面革心 知过必改 ↔死不改悔 执迷不悟 怙恶不悛。也作“改过作新”、“改过自新”。【词语改过从新】  成语:改过从

  • 傅说星

    借指宰相。唐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诗之八: “旄头影莫侵黄道,傅说星终近紫微。” 参见:○骑箕尾 【检索傅说星 ==>】 古籍全文检索:傅说星     全站站内检索:傅说星

  • 刘晏正字

    唐.郑处晦《明皇杂录》:“刘晏以神童为秘书正字(注:官名,掌管校雠典籍,刊正文章),年方十岁,形状狞劣,而聪悟过人。玄宗召于楼中簾下,贵妃置于膝上,为施粉黛,与之中栉。玄宗问晏曰:‘卿为正字,正得几字?’晏曰:‘天下字皆正,惟朋字未正得。’”“朋字未正”,“朋”用指“朋党”、“朋比”之朋,人结为朋党,必行奸私,故不得正。后因用为咏幼智之典。宋.陆游《寄陈鲁山正字》诗:“丁字犹恨曲,朋字竟须正。”明

  • 天灾人祸

    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祸患。鲁迅《致台静农》:“但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也用为骂人话,犹害人精。元.无名氏《冯玉兰》四折:“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儒林外史》二○回:“总是你这天灾人祸的,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

  • 张正见

    南朝梁、陈时人,字见赜,祖籍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北)。幼好学,有文才。以射策高第,除梁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时,迁彭泽令。入陈,历为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撰史著士。有文集十四卷,尤长于五言诗,行于世。(,参见《南史》) 【介绍】: 南朝陈清河东武城人,字见

  • 殿前副都点检

    见“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司”。 【检索殿前副都点检 ==>】 古籍全文检索:殿前副都点检     全站站内检索:殿前副都点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