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珽
【介绍】:
北齐范阳遒人,字孝徵。有文才,善音律,解鲜卑语。起家秘书郎。历事诸帝,屡以贪赃被高欢、高澄杖笞免官。武成帝河清四年,与和士开说帝禅位于太子纬,任秘书监,加仪同三司。谋宰相位,诬奏和士开罪状,后主(高纬)怒,徙光州,囚于地牢而失明。后主天统四年,复被起用为秘书监,累迁侍中、尚书左仆射。迁领军,专主机衡。后主武平四年,被韩长鸾等所谮,解侍中、仆射,出为北徐州刺史。卒于州。
【祖珽作品 ==>】
【介绍】:
北齐范阳遒人,字孝徵。有文才,善音律,解鲜卑语。起家秘书郎。历事诸帝,屡以贪赃被高欢、高澄杖笞免官。武成帝河清四年,与和士开说帝禅位于太子纬,任秘书监,加仪同三司。谋宰相位,诬奏和士开罪状,后主(高纬)怒,徙光州,囚于地牢而失明。后主天统四年,复被起用为秘书监,累迁侍中、尚书左仆射。迁领军,专主机衡。后主武平四年,被韩长鸾等所谮,解侍中、仆射,出为北徐州刺史。卒于州。
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魏书·刁雍传》:太平真君五年(444),薄骨律镇将刁雍表曰:“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河,似禹旧迹。其两岸作溉田大渠,广十余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于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之下五里,平地凿渠,广十五步,深五尺,筑其两岸,令高一丈。北行四十里,还入古高渠,即循高渠而北,复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小河之水,尽入新渠,水则充足,溉官私田
①唐京官赴外任前于京师所借之高利贷。武宗时,赴河东、凤翔等道州县官无资财应用者,多在长安借债,到任偿还,不免贪污盘剥百姓。乃令户部对上述赴任之官,各借两月俸钱,发俸时扣还,称京债。②明代京师富户对新选官及朝觐官所放之债。正德间,地方官朝觐至京,为行贿多贷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使者。清代文献中对中亚诸部来华官方使者之称谓。 【检索额尔沁 ==>】 古籍全文检索:额尔沁 全站站内检索:额尔沁
【生卒】:936——1012字太素,大名(今属河北)人。建隆进士,历著作佐郎、左拾遗,预修《太祖实录》。太平兴国、端拱间,三典贡举,发现人才,得苏易简、王禹偁等。真宗即位,擢吏部侍郎、判昭文馆。咸平四年(1001),拜礼部尚书。景德中,改刑部尚书。以兵部尚书致仕,卒。赠左仆射,谥文安。他学问宏博,与李昉同主持编纂《文苑英华》一千卷,有文集百卷。【生卒】:936—1012宋大名人,字太素。太祖建隆二
在北京市南部,南邻河北省。面积1030平方千米。人口55.1万。辖14镇。区人民政府驻黄村镇。秦置蓟县,治蓟城。辽初改蓟北县,开泰元年(1012年)改析津县,为析津府治。金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都于此,建为中都。贞元二年改析津府为大兴府,改县名为大兴县,取“兴国”、“兴
【生卒】:958——1014 本名延朗。业第六子。以荫补供奉官。父死,以崇仪副使出知景州。历江、淮南都巡检使、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宁边军部署,徙高阳关副都部署。智勇善战,守边二十余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身先士卒,推功于下,人乐为用,契丹畏服,称为“杨六郎”。
【生卒】:1373—1461明江西吉水人,名幹,以字行。永乐九年进士,授检讨。与修《宣宗实录》。英宗开经筳,为讲官。累擢礼部尚书。王振用事,达官多造其门,习礼耻为屈,乞归。卒谥文肃。
①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6庐江县:冷水关在“县西三十里。两山夹道如门。相传三国时曹魏设隘于此。今有巡司戍守”。 ②明置,属南川县。即今四川南川市北一百里冷水关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颜师古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后因以“安车软轮”指尊老聘贤所用的车子。《后汉书.明帝纪》:“尊事三老,兄弟五更,安车软轮,供绥执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