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事不谐,问文开

事不谐,问文开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袁)成,字文开,壮健有部分,贵戚权豪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结好,言无不从。故京师为作谚曰:‘事不谐,问文开。’”

东汉袁成字文开,官为五官中郎将,他广交大将军梁冀等权豪贵戚,言无不从,手眼通天,无事不成。故当时有“事不谐,问文开”的谚语。后遂用为手眼通天,广为人求之典。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贫甚作短歌排闷》:“事不谐,问文开,不蹋权门更可哀。”


【检索事不谐,问文开 ==>】 古籍全文检索:事不谐,问文开     全站站内检索:事不谐,问文开

猜你喜欢

  • 忠路宣抚司

    元末明玉珍改忠路寨置,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明洪武四年 (1371)改为忠路安抚司。

  • 西董镇

    在山东省邹平县南部山区腹地。面积99.9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西董村,人口 3670。建于明代,原称董家庄。1949年因重名改名西董。1949年前属长山县第七区。1954年第七区撤销,置好生、西董两区。1956年长山县撤销,划归邹平县,称西董乡。1958年改名为西董公社。

  • 郭文游山

    《晋书.隐逸传.郭文传》:“(郭文)少爱山水,当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返。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复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

  • 桂芳

    【生卒】:?—1814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觉罗氏,字香东,又字子佩。嘉庆四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广西漕运总督,卒于赴任途次。才华丰瞻。有《敬仪堂经进稿》、《敬仪堂诗存》。 【桂芳作品 ==>】 

  • 木不孤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须江县

    唐武德四年 (621) 分信安县置,属衢州。治所即今浙江江山市。《元和志》 卷26: “县南有须江溪,因以为名。” 武德八年 (625) 省。永昌元年(689) 复置。五代唐长兴二年 (931) 吴越改为江山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信安南境置,治今浙江省江山市。因县南有须江溪,故名。八年省。永昌元年(689年)复置。属衢州。五代唐长兴二年(931年)改名江山县。

  • 遵时养晦

    谓隐蔽以待时机。 梁启超《志士箴言》: “遂不惜屈心抑志,遵时养晦,以待天日重见,风云复会,而留身命以有待耳。” 参见:○遵养时晦 见“遵养时晦”。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4:“他在赞叹之余,给我讲了卧薪尝胆的故事,讲了‘~’的道理。”

  • 椒榝

    《楚辞.离骚》:“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王逸注:“榝,茱萸也,似椒而非,以喻子椒似贤而非贤也。”后遂以“椒榝”指谄佞之徒。刘师培《文说.宗骚篇》:“帝子无闻,怅艾萧之当户;党人不亮,悲椒榝之当帷。”

  • 百日至三公

    同“百日屡迁”。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典源】《三国志·魏书·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张璠《汉纪》 曰:“ (荀)爽字慈明,幼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耽思经典,不应征命,积十数年。董卓秉政,复征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诏下郡,即拜平原相。行至苑陵,又追拜光禄勋。视事三日,策拜司空。爽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后汉书·荀爽传》亦载。【今译】 后汉荀爽

  • 龙安郡

    西魏改北阴平郡置,属龙州。治所在龙安县(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北)。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地。北周改为静龙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