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田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西南。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1.1万,20%壮族。镇人民政府驻甘田街,人口 3450。地处干旱,居民盼望甘霖,故名。1953年为甘田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复区,1968年又复公社,1984年改设镇。产玉米、稻、油桐、油茶。特产有核桃、八角、白毫茶、苦丁茶等。有农机、榨油、制茶等厂。为玉米、八角、木材集散地。公路通县城及百色。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西南。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1.1万,20%壮族。镇人民政府驻甘田街,人口 3450。地处干旱,居民盼望甘霖,故名。1953年为甘田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复区,1968年又复公社,1984年改设镇。产玉米、稻、油桐、油茶。特产有核桃、八角、白毫茶、苦丁茶等。有农机、榨油、制茶等厂。为玉米、八角、木材集散地。公路通县城及百色。
在今湖北巴东县北。《方舆纪要》卷78巴东县:东奔峡在“县北二十里。两岸孤峰绝壁,蜀江经流如马奔轶”。
《汉书•礼乐志》卷二:“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百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惠水县。明洪武五年(1372) 改为程番长官司。 元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属顺元宣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程番长官司。
字表仁,河内温(今属河南)人。唐左武卫大将军司马諲子。初以父荫入仕,天复年间被韩建任为同州节度留后,后归附朱温,并奉命招降韩建。后梁建立,拜右武卫上将军。奉使两浙,迂回万里,归时走海路,漂至耽罗国溺死。 【介绍】: 见晋愍帝。 【司马邺作品 ==>】
【生卒】:276-324 字景纯,河东闻嘉(今属山西)人。尚书都令史郭瑷子。好经术,博学有高才,精于五行、天文、卜筮之术,喜古文奇字,善词赋。初仕为郡守参军,累迁至尚书郎。时常为朝廷大臣、皇帝等人卜卦;与王导、桓彝、庾亮等关系密切。太宁二年,被王敦杀害。著有《江赋
在江苏省南京市青云巷41号(原傅厚岗66号)和高云岭(原高楼门)29号。办事处1937年8月成立。主要任务是向国民政府军政部交涉军火、军饷等事项,以及营救被关押的政治犯出狱,继续与国民党谈判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至同年12月31日南京失陷前,内迁汉口。处长初为
①在今北京市永定门南三十里南苑。明 《帝京景物略》 卷3: 南海子 “殿傍晾鹰台……台临三海子,水泱泱,雨而潦,则旁四淫,筑七十二桥以渡,元旧也”。明、清为皇帝阅兵练武之地。②在今北京市通县南五十六里永乐店乡德仁务村。《方舆纪要》 卷11漷县: 晾鹰台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数丈,周一顷,元时游猎多驻于此”。
【介绍】: 东晋会稽上虞人,小字九娘。相传晋穆帝永和间,易男装外出游学,遇梁山伯同往肄业。历时三载,英台先归。后山伯过访,始知为女子。因求姻,而英台已聘马氏。山伯悒悒而终。明年,英台适马氏,道经山伯墓所,临冢哀恸,冢裂而英台入茔,裙襦化蝶飞去。 【祝英台作品
唐河内野王人。玄宗先天二年登制科。开元中,官起居舍人。萧嵩知集贤院事,引与修《开元礼》及《六典》。迁给事中、中书舍人。
驾:驾车或驾船。言:助词,读为“焉”。 乘坐舟车出游。 泛指外出旅行。语出《诗.卫风.竹竿》:“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后汉书.章帝纪》:“今四国无政,不用其良,驾言出游,欲亲知其剧易。” 【检索驾言出游 ==>】 古籍全文检索:驾言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