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江口市

丹江口市

在湖北省西北部、水江上游,东北邻河南省。十堰市代管。面积 3121 平方千米。人口48.8万。辖4街道办事处、12镇、1乡。市人民政府驻人民路。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属南阳郡。三国魏属南乡郡。晋属顺阳郡。隋开皇五年(585年)为均州治。唐天宝元年(742年)为武当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均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武当县入均州,属襄阳府。1912年改均州为均县,直隶湖北省。故治在今丹江口市西北。1914年属襄阳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陕南行署两郧专区。1950年划回湖北省,属郧阳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58年迁治丹江口(今市)。1960年省入光化县,属郧阳专区。1962年复置,改驻丹江口。1970年属郧阳地区。1983年撤县置丹江口市。因驻地处丹江入汉水处,故名。《湖北省均县地名志》:丹江“因位于丹江、汉水交汇处,临丹江水库坝下,故名”。1994年由十堰市代管。地势由南、北向中间倾斜。有以汉水干流为主体的库区横贯北部,还有丹江、浪河、曾四河等支流入汉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小麦、棉花,盛产龙须草、柑橘、烟叶、油桐、生漆、黑木耳、茶叶、蚕茧,多水产品。有铁、铜、金、铝土、锰、镍、煤、石棉等矿。有机械、印刷、化肥、缫丝、建材、纺织、食品等厂。建有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汉丹铁路终点,襄渝铁路、老白公路横贯中部,樊丹公路在此交会。汉水通航。名胜古迹有武当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圣地。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 巨(鉅)平侯国

    东汉改巨(鉅)平县为侯国,治今山东省泰安市南。属泰山郡。三国魏复改为县。

  • 金文人名汇编

    【介绍】: 見五祀衛鼎(集成02832),即邢人偈,西周中期前段人,邦君厲的有司(管事者),邢邑人氏。五年正月初吉庚戌,邦君厲與裘衛交換土地時,曾參與勘界和交付儀式。

  • 杨璿

    【生卒】:1416—1474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叔玑,号宜闲。正统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右副都御史,抚治荆襄流民,巡抚河南,措置得宜。有《杨宜闲文集》。

  • 宝幢市

    即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清光绪 《鄞县志》 卷2《市镇》 引 《乾道图经》,谓宋代有宝幢村。并载: 宝幢 “距城四十里”。

  • 京市署

    官署名。隋朝司农寺置,管理京师市易,设令二员,肆长四十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置京师、东都凡五市署,隶太府寺。

  • 许浦

    地名。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北浒浦。南宋时为水军戍守要地。建炎初,韩世忠讨苗正彦,驻军许浦,即此。后置镇。元置许浦通事汉军万户府,明又置巡司。 【检索许浦 ==>】 古籍全文检索:许浦     全站站内检索:许浦

  • 刘尚义

    【介绍】: 明山西汾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由行人选御史,调秦州判官,改朝邑知县,迁松江府同知,督粮饷不以丝毫归己。官至河南按察副使,卒官。有《柏山集》。 【刘尚义作品 ==>】 

  • 河内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野王县置,为怀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沁阳市。大业三年 (607) 为河内郡治。唐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为怀庆府治。1913年改为沁阳县。古旧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野王县改名,治今河南省沁阳市。为怀州治。大业初为河内郡治。唐至金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清为怀庆府治。1913年废府,县改名沁阳县。以位于沁河之阳得名。

  • 楼大拔

    真次弟。以军功封永平侯。位至征西将军、中都大官。孝文帝初,卒。

  • 小故

    《墨经》逻辑术语。与“大故”相对。《墨子经说上》:“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体,指部分;“端”(点)是“线”的部分。形成“线”需要诸多“点”,某一“点”作为“线”的条件之一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线”的全部条件。在逻辑法则上相当于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