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山
①即峿山。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今名壶山。《水经·潍水注》: 浯水 “出浯山,世谓之巨平山也”。
②即三浯山。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六十里。
(1)又称三浯山。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2)在今山东省莒县北。又名壶山。浯水所出。
①即峿山。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今名壶山。《水经·潍水注》: 浯水 “出浯山,世谓之巨平山也”。
②即三浯山。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六十里。
(1)又称三浯山。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2)在今山东省莒县北。又名壶山。浯水所出。
亦作盐钞。官府发给盐户作为生产成本之钱钞。元官府按财产情况规定每家盐户必须上交的盐额,完成上交后,官府发给一定数量的工本钞;有些地方则采用每年开工前发一半,上交后再发一半的办法。工本钞以“引”为单位计算,上交每引(四百斤)盐可得若干钱钞。盐有煎、晒之别,上交
在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曲水镇。藏语意为水沟。清乾隆《西藏志》:自藏由江孜一路至后藏札什隆布路程,“西藏七十里至业党,四十里至降里,五十里至曲水”。1960年与协荣、聂当等谿合并设曲水县,驻雪村。 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县级),治今西藏自治区曲水县雪村。1960年与协荣、聂当
简称陕西布政使司。明洪武九年 (1376) 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置,有左右二使,治所皆在西安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夏、甘肃三省区及青海东部。清康熙二年(1663) 移右布政使治巩昌府 (今甘肃陇西县),左布政使仍治西安府。六年 (1667) 改左布政使司为西安布政使
吐蕃赤德祖赞赞普(704—755年在位)时大臣。一说此人即“赞咄名悉腊”。唐景龙二年(708),奉赞普命,以“大首领瑟瑟告身”名份,与宰相金告身尚钦藏等赴唐请婚,未果。三年,复使唐请婚,唐中宗以雍王李守礼女金城公主妻赞普,次年,亲迎金城公主入吐蕃。为唐蕃再次联姻结好做出贡献。
源见“燕梦征兰”。指怀孕得子。清 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三一:“华灯挂壁祝添丁,吉梦征兰笑语馨。” 【检索吉梦征兰 ==>】 古籍全文检索:吉梦征兰 全站站内检索:吉梦征兰
读音:qiáo rú婆利国王姓憍如,自古未通中国,梁天监中,遣使朝献。(见《南史》)《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 亦收, 其注据 《南史》 云: “婆利国王姓㤭如,自古未通中国,梁天监中,遣使朝献。” 或云: “婆利”, 即今婆罗洲。 (按:㤭,《汉语大字典》音jiāo。)
【介绍】: 見杞伯每刃鼎(3件,集成02494-02495、集成02642)、杞伯每刃簋(5件,集成03897-03901)、杞伯每刃盆(集成10334)、杞伯每刃壺(集成09688)、杞伯每刃壺蓋(集成09687)、杞伯每刃匜(集成10255),春秋早期人,名每刃,杞國國君,夫人是邾國女子,(曹)姓。郭沫若先生是“
书名。清罗惇曧撰。载《庸言》一卷六号。所记《马关条约》订立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之始末甚详。对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台湾爱国军民在刘永福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事迹亦有所记载。 【检索割台记 ==>】 古籍全文检索:割台记 全站站内检索:割台记
【介绍】: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诗句。以树喻人,抒写岁月不居、人生易老、壮志难酬之感。
迩来相效,学者靡漫浸淫,困不知变。呜呼!亦风俗使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