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迁
【生卒】:542—607
【介绍】:
隋僧。博陵饶阳人。俗姓王。少俊朗,通诗书,明《周易》,善卜筮。二十一岁从定州昙静律师出家。从师至五台山及邺都求道进益。后隐林虑山净国寺。研习《华严》、《十地》、《维摩》、《棱伽》等诸经。文帝开皇初入京讲经,从之受业者千余人。声名遐布。帝下敕使主胜光寺,为蜀王杨秀门师。后又主禅定道场。
【昙迁作品 ==>】
【生卒】:542—607
【介绍】:
隋僧。博陵饶阳人。俗姓王。少俊朗,通诗书,明《周易》,善卜筮。二十一岁从定州昙静律师出家。从师至五台山及邺都求道进益。后隐林虑山净国寺。研习《华严》、《十地》、《维摩》、《棱伽》等诸经。文帝开皇初入京讲经,从之受业者千余人。声名遐布。帝下敕使主胜光寺,为蜀王杨秀门师。后又主禅定道场。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睿宗时,为太中大夫、昭文馆学士。玄宗先天元年(712),曾与胡雄、张齐贤等人同作《仪坤庙乐章》十二首。《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旧唐书·音乐志四》。
明洪武八年 (1375) 改黎州置,属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十一年(1378) 升为黎州安抚司。 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黎州置,治今四川省汉源县北清溪镇。十一年升为安抚司。属四川布政使司。后废。
约326—395 东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祖言。初辟镇东大将军武陵王司马晞掾,州举秀才。王述引为建威长史。累迁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出为吴兴太守。人叹其廉朴,至郡,不受俸禄。宁康初,征拜左民尚书,领州大中正。孝武帝讲孝经,为侍讲。迁太常、吏部尚书,加奉车都
【生卒】:1820——1902 字祝三。山东莱州(今蓬莱)人。家贫,投同乡亳州知州宫国勋为奴。后从官军镇压捻军。赐号“毅勇巴图鲁”,所部号毅军。转战安徽、河南、山东、直隶诸省。继从左宗棠西征陕甘。屡战胜。更勇号为“格洪额”,历官河南南阳镇总兵。湖南提督加尚书衔,太子
1811—1896 英国传教士。清道光十八年(1838)来华,在广州、澳门传教行医。英国占据舟山后,赴该岛创设医院。英军撤离舟山,遂转赴上海,于道光二十四年设立医院。1858年返回英国。咸丰十一年(1861)以伦敦布道会士身份再度来华,在北京建立医院。同治二年(1863)至三年间兼任英
源见“鸠居鹊巢”。比喻房屋、土地、位置等被他人所占据。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宗室敬亭先生,英郡王五世孙也。著《四松堂集》五卷,中有《拙鸠亭集》,曰‘鹊巢鸠居’,谓鹊巧而鸠拙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二卷九章:“‘凤去台空’,虽已经过了一个短时期,然而‘鹊巢鸠居’,现在有人补缺了。”主谓 喜鹊的巢被斑鸠居住。旧时比喻女子出嫁,以夫家为家。后来用于比喻以不正当的手段强占别人的位置。语
宋邵武军光泽人,字自明。李诰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善属文,议论纯正。屡知浔州,立学校,革夷俗。官终大理丞。
宋饶州德兴人,字幼观,号拙斋。从学于朱熹。与董铢、程端蒙称德兴学宫三先生。
【介绍】:杜审言作。客居京城,置身锦绣之地,但诗人却无意赏春,所谓“愁思看春不当春”即流露此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况味,由此可知诗人内心之沉重。末二句“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则极言思乡之情。清人金圣叹云:“后来文孙工部,无数沉郁顿挫,乃更未尝出此。”(《金圣叹评点唐诗六百首》)虽稍过誉,但对其美学特征的揭示,却独具慧眼。
同“京洛尘”。清黄景仁《金缕曲》:“抵死不沾京洛土,算从头,作计输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