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粟
古代长度和重量的单位。《淮南子·天文训》:“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律之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一粟,十二粟而当一寸。……其以为量,十二粟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铢,十二铢而当半两。”《说苑》:“度量权衡以粟为生,一粟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孙子算经》:“六粟为圭,十圭为秒,十秒为撮,十撮为勺。”
【检索一粟 ==>】 古籍全文检索:一粟 全站站内检索:一粟
古代长度和重量的单位。《淮南子·天文训》:“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律之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一粟,十二粟而当一寸。……其以为量,十二粟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铢,十二铢而当半两。”《说苑》:“度量权衡以粟为生,一粟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孙子算经》:“六粟为圭,十圭为秒,十秒为撮,十撮为勺。”
春秋蔡地。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左传》成公六年(前585):晋师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御诸桑隧”,即此。 【检索桑隧 ==>】 古籍全文检索:桑隧 全站站内检索:桑隧
源见“乘鸾”。指萧史,借指善吹箫者。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词语凤史】 汉语词典:凤史
春秋戎邑。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左传》:僖公十一年(前649),“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杜注:“扬、拒、泉、皋皆戎邑,及诸杂戎居伊水、雒水之间者。”
唐贞观元年(627)置,为全国十道之一。辖境相当今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陕西秦岭、甘肃嶓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涢水以西, 自四川重庆市至湖南岳阳市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 唐贞观十道之一。贞观元年(627年)置。因在终南山(
同“图绘凌烟”。宋 李洤《满庭芳.送张守汉卿赴召》词:“光华家世事,门中列戟,圯上遗编。况建炎勋业,图画凌烟。” 【典源】 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 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旧唐书太宗纪》:“ (贞观) 十七年……诏图画
在今山东汶上县南三十六里康驿乡。《方舆纪要》 卷33济宁州 “鲁桥镇” 条下: “旧置城东、康庄二驿,今俱废。”
【生卒】:1512——1601 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广西兵备佥事、大名兵备副使。好谈兵。有破瑶功。被劾罢归。编选有唐、宋《八大家文钞》。 【生卒】:1512—1601 【介绍】: 明湖州府归安人,字顺甫,号鹿门。嘉靖十七年进士。善古文,
【生卒】:1152—1196宋婺州金华人,字茂叔。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高安主簿,得漕帅丘崈器重,引为上客。擢融州掾,秩满,辟广西盐事司主管官。通经史,工诗。卒于官。有《西园诗稿》。
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中部、泷江下游、赣江东岸。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值厦街,人口2100。因富水在驻地西侧直流而下,注入泷江(孤江),得名直下,谐称今名。1952年设值夏乡,1958年改值夏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改镇。原属吉安县,2000年划归吉安市青原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三十里。西汉属河南郡。西晋属荥阳郡。后废。东晋义熙末复置。北魏泰常八年 (423) 徙治于今新郑市东北三十五里,仍属荥阳郡。东魏天平初属广武郡。隋开皇初属郑州。大业初废入新郑县。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洧州。治所在山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