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肯过江东

不肯过江东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音yǐ,整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等围困垓下,决战失利,粮尽援绝,突围南走,至乌江,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沽名过甚,誓不过江东,自刎身亡。历代文人多以“不肯过江东”,用为赞誉壮烈义气之典,也可以用以鉴戒沽名脆弱之失。

宋.李清照《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后句则化用其事,别出新意,一反世俗。


猜你喜欢

  • 浣衣里

    在今河南汤阴县西南七里。西晋侍中嵇绍葬处。《寰宇记》 卷55汤阴县浣衣里引 《邺中记》:“惠帝师败汤阴,千官皆走,独绍端冕帝侧,以身捍主,遂至见害,血溅御衣。及事宁,左右欲浣之,帝曰: ‘此嵇侍中血,勿去也’。诏葬县南,因名此地为浣衣里。”

  • 铛脚刺史

    铛(chēng撑),三足锅。三刺史鼎足而立。比喻一些地方官吏善于治理,能为民兴利除害。典出唐薛大鼎事迹。薛大鼎,唐蒲州汾阳(今山西荣河县北)人,生卒年代不详。唐高祖起兵反隋后,薛大鼎于龙门晋谒,为高祖献策,授大将军府察非掾。复出为山南道副大使,他在这里,开设屯田,积聚粮食。后为沧州刺史,大有政绩。他浚治淤塞已久的“无棣渠,使之直通沧海。当地老百姓歌颂说:“新沟开通,水运便利。直通沧海,有渔盐之利。

  • 长安镇

    ①北宋置,属盐官县,即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西南五十里长安镇。《方舆纪要》卷90海宁县:长安镇“旧为运道所经……元设税课务并置驿于此,明朝改为税课局,嘉靖中驿废”。为商旅聚集、舟车冲要之地,清设州判驻此。②清置,属临湘县。即今湖南临湘市。清移城陵矶巡司于此。1930年临湘县迁治于此。③即今广西融安县。明、清置巡司于此。《明史·李锡传》:万历元年(1573)镇压怀远县瑶民等起义,“锡进次长安镇”,即

  • 鬼者汛

    一作伟者。即今湖南吉首市西二十八里矮寨镇。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称 “地险苗悍,为由乾(乾州) 入永 (永绥,今花垣县境) 咽喉”。

  • 堕泪妆

    同“啼妆”。明汤显祖《紫钗记.裁诗》:“扶头酒醒炉香炧,堕泪妆残柳晕斜。”【词语堕泪妆】   汉语词典:堕泪妆

  • 李昂

    唐陇西成纪人。玄宗开元二年进士第一。后复登拔萃科。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二十四年,官考功员外郎,知贡举,为举人所讼。朝廷以员外郎望轻,乃改以礼部侍郎知举。后迁吏部郎中。昂幼学诗,及长,以文词著称。

  • 侨务局总裁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侨务局的长官。见“侨务局”。

  • 沃沮国

    两汉时代东沃沮(南沃沮)与北沃沮之合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道;北沃沮在今吉林东南部珲春市一带。《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溟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貊接。……武帝灭朝鲜,以沃沮地为玄菟郡。后为夷貊所侵,徙郡于高句骊西北,更以沃沮为县,属乐浪东部都尉。至武帝罢都尉官,后皆以封其渠帅,为沃沮侯。……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皆与南同。”清曹廷杰《东三省舆

  • 辛亥札记

    书名。居正撰。记述辛亥革命前后有关史事、琐闻和个人经历,多为湖北革命党人事。内容全部从个人日记中辑出,计九十余条。初刊于1929年,一册。1947年由上海大东书局重版,增补二十余条,易名《梅川日记》。 【检索辛亥札记 ==>】 古籍全文检索:辛亥札记     全站站内

  • 部曲

    古代依附性较强的农民。部和曲本为两汉以来的军事建制,后渐变成军队的代名、士卒队伍的变称。东汉末,对主将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部曲,变为主将的私属。魏晋以来,困于战乱的农民,请求武装大族保护,变成私部曲,亦称家兵。因战争不断扩大和延续,部曲越多,逐渐成为且战且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