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
【源】 见《姓苑》(15,21)。【布】 中山郡五姓中有旻氏,见《寰宇记》(60,62)。今北京(91)、江苏高淳(305)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通江等地有分布。《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考略》据《太平寰宇记》注云: “中山郡五姓有旻姓。” 《姓氏词典》云: “中山郡治在今河北定县。今河北有此姓。”
【源】 见《姓苑》(15,21)。【布】 中山郡五姓中有旻氏,见《寰宇记》(60,62)。今北京(91)、江苏高淳(305)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通江等地有分布。《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考略》据《太平寰宇记》注云: “中山郡五姓有旻姓。” 《姓氏词典》云: “中山郡治在今河北定县。今河北有此姓。”
即何国。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新唐书西域传》: “何,或曰屈霜你迦,曰贵霜匿,即康居小王附墨城故地。
【介绍】:见怀素。
“李翰文虽宏畅,而思甚苦涩,晚居阳翟,常从邑令皇甫鲁求音乐,思涸则奏乐,神全则缀文”(《唐国史补》卷上)。
《明史》陈敬宗传:“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
疏曰:“上白宫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
《史记秦本纪》云:“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五。
后举茂材,论题出“经正则庶民兴”,不知出处,曰:“吾无书不读,此必《孟子》中语也。”掷笔而出。(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
兵器名。单面侧刃,有背脊,主要用于砍杀,为古代常备兵器。石器时代已有石刀、骨刀等,工具、武器兼用。后出现金属刀。甘肃马家窑文化的林家遗址曾出土至今所知最早的青铜刀,距今四千多年。周以后,在战场上渐得到应用,主要为短刀。汉代普遍用钢铁制造,并经反复煅炼,工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的哀啼。明王世贞《沈母挽章》:“慈竹吴江冷,啼魂蜀道难。”【词语啼魂】 汉语词典:啼魂
笔记。五代王仁裕撰。该书《郡斋读书志》、《四库全书》作四卷,今本作二卷,作于蜀亡仁裕至镐京时。他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颇多宫闱琐闻,尤留意宫内外风俗习尚,为后世戏曲小说家、掌故家所重。由于作者多采录民间传闻,未能详核史实,故有疏失舛误处。洪迈《容斋随笔》以为系后人伪托之作,但苏轼有《读〈开元天宝遗事〉四绝句》,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亦引及此书,可见此说未可遽信。有明建业张氏铜活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