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王安石《信州兴造记》

王安石《信州兴造记》


王安石
原文
    晋陵张公治信之明年,皇祜二年也,奸强帖柔,隐诎发舒,既政大行,民以宁息。夏六月乙夏,大水。公徙囚于高狱,命百隶戒,不恭有常诛。夜漏半,水破城,灭府寺,苞民庐居。公趋谯门,坐其下,敕吏士以桴收民,鳏孤老癃与所徙之囚,成得不死。丙子,水降。公从宾佐按行隐度,符县调富民、水之所不至者钱夫,户七百八十六,收佛寺之积材一千一百三十有二。不足,则前此公所命富民出粟以赒贫民者二十三人,自言日:“食新矣,愿输粟直以佐材费。
    七月甲午,募人城水之所入,垣郡府之缺,考监军之室,立司理之狱。营州之西北亢爽之墟,以宅屯驻之师,除其故营,以时教士刺伐坐作之法。作驿日饶阳,作宅日回车。筑二亭于南门之外,左日仁,右日智,山水之所附也。筑一亭于州门之左,日宴,月吉所以属宾也。凡为城垣九千尺;为屋八,以楹数之,得五百五十二。 
    自七月九日,卒九月七日,为日五十=,为夫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五。中家以下,见城郭室屋之完,而不知材之所出,见徒之合散,而不见役使之及己。凡故之所有必具,其所无也,乃今有之。故其经费卒不出县官之给。公所以救灾补败之政如此,其贤于世吏远矣。今州县之灾相属,民未病灾也,且有治灾之政出焉。弛舍之不适,裒取之不中,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而民始病。病极矣,吏乃自喜,民相与诽且笑之,而不知也。吏而不知为政,其重困民多如此。此予所以哀民,而闵吏之不学也。由是而言,则为公之民,不幸而遇害灾,其亦庶乎无憾矣。

译文
    晋陵张公管理信州这个地方的第二年,是皇祐二年,奸邢者服帖.强横者顺从,隐选者得到启用,冤屈的人得到舒展,既而政策得以施行,百姓得以安宁。农历六月十九,发大水。张公把囚犯迁到地势高的监狱,命令众多差役警戒,不恭顺的就得到规定的惩罚。半夜,洪水冲破了城墙,淹没了府衙寺庙,把百姓包围在了茅草屋上。张公赶到谯楼上,坐在谯楼下派官吏用小未筏收容百娃,老无所靠手足不便的人和迁徙的囚徒,都得以不死。农历六月二十,水住下降。张公和幕宾左使巡行考察计算。在县城发文调派有钱人和没有被水淹的人出劳力和金钱,一共七百八十六户,收集建佛寺的木材一千一百三十二方。还不够,就让之前张公命令出钱的富民出粮食采周济二十三个贫困的人,自言自语说:“有新的粮食了,希望输送和粮食等同价值的金钱来补充材料的费用。”
    农历七月初九,招募工人从水进城的地方修筑城墙,修补郡府的围墙,落成监军的屋子,建立司理参军的牢房。在州郡西北高爽的废墟扎营.用来给驻扎的军队居住,拆除旧的营房,用来平日教军士刺杀攻打防守的办法。成立一个叫饶阳的驿站,建起一座叫回车的宅院,在南门外修筑了两座亭子,左边的亭子叫做仁,右边的亭子叫做智,依傍在山水边上。在州门的左边修筑一座亭子,叫做宴,农历每月初一就在这里劝宾客饮酒。一共修筑了城墙九千尺,建起了八间房屋,用列为单位来数,共有五百五十二列。
    从七月九日到九月七日为止,用了五十二日,民夫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五人。中等家庭以下的百姓,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不清楚材料出自什么地方,见工人们聚集解散。却不见官吏找到自己。凡是原来有的一定具备,原采没有的,现在也有了。因此这笔经费没有出自官府的供给。张公用来救灾修补残败事务的政策正是这样,远近的贤明于以往的官吏。如今州县的灾害一个接着一个,但是人民却没有指责突害,并且还有治理灾害的政策在那里出现。一昧的放松施舍百姓是不适合的,一味的聚集百姓百姓就会不忠,巨奸世豪张牙舞爪地欺凌百姓,百姓就会开始埋怨。埋怨多了,官吏开始高傲自喜,百姓一同诽谤嘲笑他,官吏却不清楚。当官却不清楚为政之道的。他加重困扰百姓多数都是像这样的。这就是我替百姓悲哀、并且忧伤官吏不学习的原因了,因此说来,是张公的子民,不幸的遭到了灾害,他们也多少没有遗憾了。

王安石《信州兴造记》    

猜你喜欢

  • 佛图关

    在今重庆市西。明万历中,奢崇明据重庆,自城西至二郎关,连营十有七,官军力攻,夺其佛图、二郎两关,进逼重庆,即此。 【检索佛图关 ==>】 古籍全文检索:佛图关     全站站内检索:佛图关

  • 颜延之造歌诗。

    《宋书•乐志一》说:“二十二年,南郊,始设登歌,诏御史中丞颜延之造歌诗,庙舞犹阙。”《南齐书•乐志》说:“宋文帝使颜延之造《郊天夕牲》《迎送神》《飨神歌》诗三篇,是则宋初又仍晋也。”春泓按:元嘉二十二年似不应称之为“宋初”。

  • 思罗

    在今广西藤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8藤县 “白石砦” 条下: “又思罗巡司在县南百三十里思罗村。洪武中置,旋废。”

  • 司马景之

    【介绍】: 北魏河内人,字洪略,晋汝南王司马亮之裔。北魏明元帝时归魏,爵苍梧公,加征南大将军。清直有节操,帝甚重之。 【司马景之作品 ==>】 

  • 刘道一

    1884—1906 清湖南湘潭人,原籍衡山,字炳生,号锄非。光绪三十年(1904)随兄刘揆一入华兴会,谋长沙起义。事败走日本。和秋瑾等组织秘密团体“十人会”,又加入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次年参加同盟会,任书记、干事等职。三十二年返湘,萍浏醴起义爆发时谋响应

  • 金玉局

    见“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

  • 唇焦口燥

    焦:干。口唇干燥。形容费尽口舌。也形容非常干渴。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并列 嘴唇干裂,口里焦燥。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形容

  • 上楼去梯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此是汉末刘表之子刘琦,密请诸葛亮为他出主意,谋自安之计的故事,参见“去梯之言。”后因用

  • 畏可

    亦作“吾亦可”或“隈可”。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牙齿”之意。金初宗室中有完颜隈可。

  • 同宜耀县

    1941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同官、宜君、耀县三县析置,治所在陈家楼子(今陕西耀县西北柳林乡)。因三县各取首字为名。1943年4月撤销,并入淳耀县。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41年由陕西省同官、宜君、耀县三县析置。以三县首字为名。治陈家楼子(今耀县柳林乡)。1943年撤销,并入淳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