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新唐书·袁滋传》

《新唐书·袁滋传》


新唐书
原文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日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日:“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译文
    袁滋,字德深。学问广博,记忆力强。少年时跟随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能领悟其义,元结很器重他。建中初年,黜陟使赵赞把他推荐到朝廷。多次征用在张伯仪、何士干幕府中。部中官员因盗窃金宝下狱,袁滋为他伸冤。刑部、大理寺复审罪人,失去公道,畏惧袁滋守法,借助有权有势者请托,袁滋最终没能签署批准。韦皋最初招抚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赏赐金银和紫衣,持节前去。过了一年回来,出使符合皇帝心意,进升谏议大夫。后请求外任,担任华州刺史。政绩清廉俭约,凡有流民来到他所管辖的州中,他都供给土地让他们住下来,人们称他所在的里巷为义合。他则一味以慈惠为本,从不设立纲纪,百姓敬爱归心。有犯法的,时常在法外宽免。抓住盗贼,有时又怜悯他贫穷,拿出钱财为他偿还给丢失东西的人家。召入朝廷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任命杨于陵接替他。袁滋离任时,老人拦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袁公的为政主张。”人们都围住他跪拜,然后才离开,没有不流泪的。宪宗监国,刘辟造反,下诏命袁滋任剑南两川安抚大使。此时,贼势正强,又因袁滋的哥哥袁峰在蜀被叛贼刘辟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很长时间不进兵,不久,改任义成节度使。滑州,是用兵之地,袁滋严密戒备又广施诚信,一意怀柔,李师道等人畏服他。居镇七年,百姓为他立祠堂祭祀。任命为户部尚书召回,改任荆南节度使。吴元济造反,袁滋说蔡州军队强劲,上下同心,不是一朝一夕用计可以攻下来的,应广泛使用策略,离散敌心,一直按兵三年,朝廷征伐物质更加困难,下诏取出宫中钱财接济。袁滋揣测天子也应厌战了,亲自奉表入朝,打算建议停罢淮西军事,途中听说萧俯、钱徽都因建议停战获罪被免官,袁滋又改变原议,再次说出兵必胜,以顺从天子心意,于是乃得以派回。去世,时年七十岁,追赠太子少保。袁滋患病以后,写下遗命安排后事,前后三年,都有安排。性格宽厚平易,与他交往的人,都自称可见其肝胆,以至家里人都不能察见他的喜怒。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新唐书·袁滋传》    

猜你喜欢

  • 马台

    即今云南临沧县东南马台乡。清有经制外委驻此。集镇名。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东南部。马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40。因曾是通景谷县的要道,有马店驿站,又处山梁平台得名。产稻、玉米、茶叶、紫胶、核桃、甘蔗等。有硫黄矿及农具、砖瓦等厂。有公路达县城。

  • 方大淳

    清湖南巴陵人,字澹生,号稼轩。道光十三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考取军机章京。好学能文章。有《稼轩文集》。

  • 傅玄二十三岁,举秀才,除郎中。

    按,《晋书•傅玄传》卷四十七云“州举秀才,除郎中”,年月未详,姑定在参撰《魏书》前五年。

  • 秦起宗

    【生卒】:1273—1337 【介绍】: 元广平深水人,字元卿。生长兵间,学书无纸,父秦顺削柳为简,写以授之。熟诵后,削去更书。十七岁,入蒙古学,学成,辟武卫译史。文宗立,累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闽宪卜咱耳。和尚服辜,卜咱耳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

  • 摧枯折腐

    同“摧枯拉朽”。喻极容易办到。《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见“摧枯拉朽”。《后汉书耿弇传》:“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耳。”

  • 刘沧诗集

    诗集。唐刘沧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沧诗》一卷,《郡斋读书志》与之相同。《直斋书录解题》作《刘沧集》一卷。《唐才子传·刘沧》谓:“诗一卷,今传。”明朱警《唐百家诗》本收《刘沧诗集》一卷。

  • 礼部尚书衔兼理藩院事

    官名。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定,理藩院尚书改兼礼部衔。遂有此称。十八年仍复旧称。遂废。

  • 汉庭曳履

    源见“郑履”。谓在宫中拖鞋从容而行。指朝廷诤谏重臣。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词语汉庭曳履】   汉语词典:汉庭曳履

  • 曹操登白狼山,斩蹋顿,破乌桓。

    (《魏志•武帝纪》卷一)

  • 清风不用钱

    唐 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后以“清风不用钱”谓良辰美景,取之在我,用之无竭。宋 杨无咎《清平乐.熟水》词:“归去北窗高卧,清风不用论钱。” 【检索清风不用钱 ==>】 古籍全文检索:清风不用钱     全站站内检索:清风不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