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吴越备史·杜建徽传》

《吴越备史·杜建徽传》


吴越备史
原文
    杜建徽,字延光,新登县人。父棱,两浙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副使。徽少强勇,不与诸弟类。尝于山庄构小茅斋,辄私署军州押衙,纪于栋。乡里见焉惊,因闻于棱。棱亦加责,徽对曰:“大丈夫何止一军事押衙耶?”始从军,无事人之志。及棱归武肃王①,乃从父命而尽心于吴越。开平中,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徐绾之叛,徽驰自新登,时贼将聚木焚北门,徽使持火钩取其木,先焚之,遂不得聚,贼计遂罢。时有劝王东保会稽,徽按剑曰:“事苟不济,当同死于此。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武肃王纳之。睦州陈询之贰吴越也,王以徽为询姻娅,颇疑之,乃使马绰伺其意。徽曰:“陈氏负恩背义,自贻覆族之祸,徽既姻娅,义当见疑。然累书以谕之,皇天后土,苟或鉴照,则拔城获书,方明徽心耳。”俄有睦州厅吏来降,持徽所遗书至。武肃王嘉叹久之,赐徽钱一百万。武肃王每会王人,必指之曰:“此杜丞相,今日尘忝②多其力也。”忠献王时,其孙昭达为内衙都监使,盛治第宅,强徽观之,曰:“乳臭儿不谙事乃尔。”后昭达果以罪诛。及春秋高,尚能骑射。尝击毬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初,棱将亡,散家财与诸子,惟徽但授一笏。棱曰:“此吾历任所秉者,唯汝能传之。”徽历官自武安都将、国子祭酒,至泾源、昭化等军节度使,累官吴越国丞相兼中书令,封郧国公,皆自国初至忠献王以来奏授也。凡子弟孙侄,多连姻公室,朱紫车马充溢门庭,有国以来莫比其盛。卒年八十八,谥曰威烈。
(选自《吴越备史》)
【注】①武肃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②尘忝:谦词,意为自身才能不足,有辱于所任职位。

译文
    杜建徽,字延光,新登县人。他的父亲杜棱,曾任两浙行军司马和镇海军节度副使。杜建徽小时候强悍勇猛,和他的弟弟们不同。他曾经在山村中建了座小茅屋,就私下任命自己为军州押衙,在屋中处理事务。乡里的人看到后很吃惊,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杜棱。杜棱也责备他,他回答说:“大丈夫又何止做一军事押衙呢?”从最初参军,就不喜欢侍奉别人。等到杜棱归顺武肃王,才听从父亲的命令一心辅佐吴越。开平年间,杜建徽和武肃王的弟弟钱铎救援姑苏,路上遇到敌人,被逼到河边,河上桥梁断裂,他于是鞭打战马直接渡河,等到上岸后马死了,于是埋葬了它,称为“马冢”,那马冢至今还在。徐绾叛变时,杜建徽从新登驰援,当时叛贼打算聚集木材焚烧北门,杜建徽派人用火钩把木材钩出来,先烧掉它,木材无法聚拢,叛贼计划落空。当时有人劝说武肃王向东退守会稽,杜建徽按着宝剑说:“事情如果不成功,就应一起战死在这里。如果一定要东渡,也是把命送给叛贼。”武肃王听从了他的建议。睦州的陈询背叛吴越,武肃王因为杜建徽与陈询有姻亲关系,对他很有疑心,就派马绰去窥探他的心思。杜建徽说:“陈氏忘恩负义,会招致灭族之祸,我与他是亲戚,按理应当受到怀疑。但我已多次写信规劝他,天地神灵或许可以明鉴,只有攻下他的城池获得我写的书信,才能证明我的忠心。”不久有睦州官吏投降,带来了杜建徽的书信。武肃王赞赏感叹了很久,赏赐给杜建徽一百万钱。武肃王每次接见客人,一定指着杜建徽说:“这是杜丞相,今天我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主要靠他的力量。”忠献王时,杜建徽的孙子杜昭达担任内衙都监使,大肆建造自己的府第,强拉杜建徽观看,杜建徽说:“小孩子不谙世事竟到了这个地步。”后来杜昭达果然因获罪被杀。等到杜建徽年事已高,依然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在广场上打毬,兴致正浓之际,有早年所中的箭头从胳臂中飞出,人们都钦佩他豪壮。当初,杜棱临死前把家中的钱财分散给儿子们,只给杜建徽一个笏板。杜棱说:“这是我历来做官所持的,只有你能传下去。”杜建徽的官职从安都将、国子祭酒,到泾源、昭化等军节度使,连续做官到吴越国丞相兼中书令,封为郧国公,都是从建国初到忠献王以来授命的。他的儿孙子侄,很多与公室联姻,官服车马充满门庭,建国以来没有比杜家兴旺的。杜建徽八十八岁病逝,谥号威烈。

《吴越备史·杜建徽传》    

猜你喜欢

  • 酒谱

    书名。北宋窦革撰。约于天圣二年(1024)完稿。书中讨论与酒相关的十二事:酒之源、酒之名、酒之事、酒之功、温克、乱德、诫失、神异、异域、性味、饮器、酒令。是研究中国酿酒史的重要文献。《说郛》、《四库全书》、《古今酒事》等均收录该书。 【检索酒谱 ==>】 古籍全文检

  • 怨不留

    晋代邓攸为吴郡太守,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感戴,后以疾去职,百姓挽留,船不得行,乃于半夜偷偷而去。吴人歌曰:“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不留,谢令推不去。”事见《晋书·邓攸传》。后因以“怨不留”谓州郡长官有惠政,得民心。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 新城市

    旧为新城县。明洪武十年 (1377) 省为新城市,属衡阳县。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四十五里新市镇。明、清置江东巡司于此。

  • 納琳

    读音:Nàlín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西)夏知中兴府事纳琳·思敬,御史中丞纳琳·思聪。”未详其他。

  • 陈寿

    【生卒】:233-297 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以同郡谯周为师,仕蜀汉为观阁令史。入晋,为著作郎,撰《蜀相诸葛亮集》、《魏吴蜀三国志》,时人谓有良史之才。累迁御史治书。元康七年死。 【陈寿作品 ==>】 

  • 萧家菖蒲花

    《梁书.太祖张皇后传》:“后尝于室内,忽见庭前昌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中所有。后惊视,谓侍者曰:‘汝见不?’对曰:‘不见。’后曰:‘尝闻见者当富贵。’因遽取吞之。是月产高祖。” 据《梁书》载梁武帝萧衍出生前,其母张氏(梁太祖萧顺的妻子)曾吞食神异的菖蒲花。

  • 有字瓦

    南诏、大理国文物。见于南诏、大理国诸城址及古建筑。瓦质坚而厚,凹面有花纹,呈灰色或黑色。凸面有印成的文字,大多是阳文正字,少数印成反文。略同汉字而加损改,一部分尚难辨释。内容为制瓦年代及工匠题名。 【检索有字瓦 ==>】 古籍全文检索:有字瓦     全站站内

  • 湖北节义录

    书名。清黄昌辅主编,陈瑞珍编辑。十二卷,补遗一卷。咸丰六年(1856)湖北巡抚胡林翼设湖北节义局,采集在太平天国起义中为清廷殉节、战死之文武官员、乡绅、诸生、勇丁、妇女、僧道等姓名及其事迹,用备奏请褒扬。胡氏卒后,在武昌知府黄昌辅主持下,于同治七年(1868)成书。

  • 知观

    明代神乐观道官。从八品。掌教习乐舞生,以备祭祀舞乐。隶太常寺。嘉靖时革。 【检索知观 ==>】 古籍全文检索:知观     全站站内检索:知观

  • 孙奭

    962—1033 北宋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西)人,后徙居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字宗古。端拱二年(989)“九经”及第。历大理寺评事、国子监直讲。真宗时,官至龙图阁待制。真宗迎天书,直言谏阻,毫不阿附。又谏阻祀汾阴。仁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再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