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

《五灯会元.瑞岩法恭禅师》:“踏着秤砣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与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用于贬义。《水浒传》一○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叶圣陶《外国旗》:“他胆小,我的胆也不见得大,正是半斤八两。”亦作“八两半斤”。老舍《二马》三段一四:“你知道,英国人的办法是八两半斤,谁也不要吃亏的!”


并列 半斤八两一个样。比喻彼此一样,不差上下。语本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便似铁,八两元(原)来是半斤。”周立波《山乡巨变》:“在言辞上,他不会比岳丈更多一些,两个人~,都喜欢静默。”△贬义。用于描写不相上下。→铢两悉称 难兄难弟 彼此彼此 一模一样 ↔大相径庭。 也作“半斤对八两”、“八两半斤”。


猜你喜欢

  • 张美和

    名九韶,清江(今江西清江西南)人。能写词赋。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后升任国子助教、翰林编修。致仕归,复与钱宰等同被征用撰写《书》传,书成归。 【生卒】:1314—1396 【介绍】: 元明间江西清江人,名九韶,以字行,号吾乐。年十三能词赋。洪武三年以荐为县学教

  • 萧微

    【介绍】:见萧彻。

  • 刘兼济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宝臣。刘平弟。以父荫补三班奉职。任襄州兵马监押,汉江暴涨,亲涉水率众捍城。累迁鄜延路兵马都监,徙知笼竿城。西夏侵边,兼济以千余兵击败其数万众。以兄战没,特授内殿崇班。历知原、宁、鄜、冀、惠、雄、忻诸州,官终管勾三班院。 【刘兼济作

  • 李兆洛校读赵一清《水经注释》、乐史《太平寰宇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据蒋彤《武进李先生年谱》卷一。

  • 杜敏求

    【生卒】:1039—1101【介绍】:宋眉州青神人,字趣翁,一字拙翁。七岁能诗,有“农夫苦相问,燮理是何人”之句。仁宗嘉祐六年进士。授简州司理参军。历知什邡县,除成都府教授、太学博士,官终潼州府路提点刑狱。有文集。

  • 古浪河

    古名松陕水。即今甘肃古浪县之古浪水。《方舆纪要》卷63古浪所:古浪水“在所南。流绕关城,所以此名”。

  • 逾墙钻穴

    同“钻穴逾墙”。指男女偷情。《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兄留丽人独居,难保无逾墙钻穴之事。” 见“钻穴逾墙”。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彼妇之~,密会悲欢,何异狐之冶荡乎?”

  • 云斛山

    在今广东新兴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新兴县:云斛山“高百余仞,周五十余里。山谷幽深,常有云气”。

  • 熊腰虎背

    同“虎背熊腰”。形容人魁梧强壮。徐迟《在高炉上》:“我看见他们全是熊腰虎背似的大汉。”郭小川《矿工不怕鬼》诗:“可是直到全国解放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地昂起了熊腰虎背。” 见“虎背熊腰”。徐迟《在高炉上》:“我看见他们全是~似的大汉。”

  • 斤南水

    即今广西西南部左江及上源平而水。《汉书地理志》 郁林郡临尘县:“又有斤员(南)水。”领方县:“斤员(南)水入郁。”《水经温水》:郁水“又东至领方县东,与斤南水合,东北入于郁”。 即今郁江上源左江。《汉书地理志》郁林郡领方县:“斤南水入郁。”《水经注温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