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  二十二日,王士禄(1626一1673)卒。

  二十二日,王士禄(1626一1673)卒。

据王士禛《王考功年谱》,另据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二一:“先考功西樵,于癸丑七月廿二日以哭先淑人不起。属纩时,口鼻中作旃檀、莲华、兰蕙种种异香,凡三日夜。”蒲松龄有文祭之,见《聊斋文集》卷九《祭新城王西樵先生文》《清史列传•文苑传》:“王士禄,字子底,山东新城人。刑部尚书士禛之兄。顺治九年(《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作顺治十二年)进士。清介有守,笃于友爱。自少能文章,工吟咏,以诗法授诸弟,咸有成就,而士禛遂以风雅为海内宗仰。始举礼部,投牒该官,选莱州府教授,寻迁国子监助教,擢吏部主事,迁员外郎。康熙二年,充河南乡试正考官,以磨勘罣吏议,逮下狱,久之得雪,免官。时士禛方任扬州推官,两亲皆就养,士禄因南游往省。既见士禛,持之泣。士禄都不及患难事,直取一巨编置前曰:‘弟视吾诗,较前差进否?’遂移櫂杭州,历览湖山之胜。居数年再起,补吏部员外郎。好持正论,学士张贞生、御史李棠先后建言,下吏议,力直之,人以为难。未几,又坐免。母殁,归,饮食不入口者数日。竟以毁卒,年四十八,时康熙十二年也。其为文条鬯芊蔚,绝去雕饰,诗则幽闲澹肆,极乎性情之所之,而一归于正。于唐人独爱孟襄阳,尝吟曰:‘自从举世矜高调,谁识襄阳孟浩然。’其于诸书,能综择折衷,独成义例,辨《子贡诗传》《申公诗说》皆伪书,犹有功经学。所著有《读史蒙拾》《然脂集》《表馀堂诗存》《十笏山房》《辛甲》《上浮》诸集。”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三选王士禄诗十三首。小传云:“西樵,阮亭长兄,阮亭诗学所从出也……诗以才情擅长,运古而不见使事之迹,一时名家故应敛手。”《四库总目提要》卷六六著录王士禄《读史蒙拾》一卷。同书卷一八二又著录其《司勋五种集》二十卷:“国朝王士禄撰。士禄有《读史蒙拾》,已著录。是集一曰《表馀堂诗存》二卷,一曰《十笏草堂诗选》九卷,一曰《辛甲集》七卷,一曰《上浮集》二卷,皆古今体诗;一曰《炊闻卮语》二卷,则词也。然《表馀堂诗存》未刻,刻者实止四种耳。”同书卷一九七又著录其《然脂集例》一卷:“士禄尝欲辑古今闺阁之文为一书,取徐陵《玉台新咏序》‘然脂暝写’之语为名。然陵所选乃艳歌,非女子诗,士禄盖误引也。其弟士禛书其《年谱》后曰:‘先生著书,惟《然脂集》二百三十馀卷,条目初就。’盖为之而未成,仅存此例十条而已。《隋志》《妇人集》,其书不传。明以来选本至夥,猥杂殊甚。士禄此例,差有条理,附存其名于诗文评中,俾来有考焉。”同书卷二〇〇又著录其《炊间词》二卷:“是集本名《炊间卮言》,前有士禄自序,称‘兀兀南冠,不殊邯郸一枕,故取杜陵诗语断章而命之。其文无谓,其绪无端,故系之以卮’。此本改题《炊间词》,而目录末有附记,称初名《炊间卮语》。殆士禄晚所自改,而序则未改耶?是集皆其以科场磨勘事系狱时作,初本一百二十首,后删二首,增五十五首,为一百七十三首。其中如《渔歌子》之‘逐鹭征凫下远洲’,《生查子》之‘阶怜好月痴’,《点绛唇》之‘雨嬲空庭’,《卜算子》之‘暗烛影疑冰’,皆未免失之雕琢,为过于苛求之病,非词家本色也。然大抵才思新颖,不肯蹈袭故常。如《南柯子》之‘窗五’一阕,《昭君怨》之‘楼外’一阕,《两同心》之‘咏鸳鸯’后半闽,皆足与作者颉颃。《满江红》叠韵九阕,亦见才思之富。已载入孙默《十五家词》中,故仅附存其目也。”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二六选王士禄诗十六首,《诗话》云:“西樵为渔洋长兄,沈归愚谓渔洋诗学所自出。渔洋序其诗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盖一门诗学,固属沆瀣,至其才力雄深,伯仲之间各有面目,殆非渔洋所能掩。”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六著录王士禄《十笏草堂诗选》九卷、《辛甲集》七卷、《上浮集》四卷、《炊闻词》二卷:“王士禄……初有《琅琊二王合刻》,士禄所著曰《表微堂诗存》,久佚。继有《十笏草堂诗选》九卷,自丙申(顺治十三年)迄庚子(十七年)之诗,凡三百九十七首。《无题》摹玉溪,几于神似。《辛甲集》七卷,为辛丑(十八年)春诗。《西辕集》辛丑五月以后作。《尘馀集》壬寅、癸卯(康熙元、二年)两岁作。《拘幽集》甲辰(三年)秋诗。《上浮甲集》甲辰冬诗。凡分体诗四百一十二首,以《奉和龚总宪二月二日恭送大行皇帝梓宫移景山》五律四首、《恭和严给事哭大行皇帝》七律四首,为人所称。七古《长安驿亭后四古槐歌》《飞龙宫行》颇有笔仗。《上浮集》四卷,为《乙集》(乙巳四年)编年诗二百一十八首,《丙集》(丙午五年)编年诗一百八十九首。以《广陵春游曲》十首、《焦山古鼎歌》《西湖竹枝词》二十首、《湖墅竹枝词》四首为擅场。皆其弟士禛选定,不知丙午以后诗何以未刻。颇工填词,有《炊闻词》二卷。士禄及弟士禧、士祜、士禛皆工诗有集,惟士禧不第,士禛高位耆年,为一世所宗,主诗坛者五十年。士禄修洁不及士禛,而笔力劲健过之,若谓士禛大家,则士禄当为名家。然皆早达,回翔仕路,撄情好爵,刻画多而感叹少,去风人之旨有间矣。”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八著录王士禄《十笏草堂诗选》九卷、《辛甲集》七卷、《上浮集》四卷(康熙间刻本):“士禄与士慎共读,自相师友,有句云:‘一从时世矜高唱,谁识襄阳孟浩然。’生平所得不减二千馀篇。初有《表微堂诗存》二卷,《四库存目》著录时犹见之。继刻《十笏草堂诗选》九卷,为顺治十三年至十七年诗,汪琬序。《辛甲集》七卷,包括《辛丑春诗》《西辕集》《尘馀集》《拘幽集》《上浮甲集》五种,为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三年诗,林嗣环、雷士俊、王岩、陈维崧、毛先舒、王士禛序。又刻康熙四、五年诗,曰《上浮集》,杜濬、孙枝蔚、宗元鼎、雷士俊、李长祥、邓汉仪序,自序。三集所刻,已逾千首,以后诗未见刻。王士禛尝汰存十之二三,刻为《考功集选》四卷。道光间王相信芳阁刊《国初十大家诗钞》《十笏草堂诗》四卷,大抵无出已刻三种范围。其诗不为七子肤润及钟、谭纤仄之体,盖以萧淡简远为宗……士禄工词,有《炊闻歌》,多艳体。遍交名士,见于集中者尚有程周量、吴嘉纪、龚鼎孳、谈迁、姜埰、宋荦、顾苓等人。而以与士禛唱寄,称埙篪相应云。陈廷敬《午亭集》《挽王西樵宋荔裳》诗,以士禄与宋琬前后官吏部下诏狱,用合传体,概括生平。”

猜你喜欢

  • 渐山

    ①俗名尖山。在今江西南昌县 (莲塘镇) 东南。《方舆纪要》 卷84南昌府: 渐山“在府东南六十八里。耸如卓笔,南接近进贤县界”。 ②即今福建龙海市西南浙山。《方舆纪要》 卷99海澄县: 渐山 “在县 (今海澄镇) 西。耸起高峰,雄大尖秀,鸡笼、南岐诸山拥峙水口。山下人民辐

  • 李蒨之

    字曼容,产之弟。仕北齐累迁至尚书考功郎中。清正通达,喜好文学。被北齐文宜帝杀害。 【介绍】: 北齐陇西狄道人,字曼容。李瑾子。好文学。初仕东魏司空主簿。入北齐,历太子洗马,行阳翟郡守。为政清静。后文宣帝昏庸放纵,以非罪被杀,时人冤之。 【李蒨之作品 ==>】 

  • 腰鼓城

    即吴越国杭州罗城。在今浙江杭州市。唐景福二年 (893) 钱镠建。周七十里。因其南北修长,东西狭窄,形似腰鼓,故名。

  • 伊巴哩

    即“亦不剌因”。 【检索伊巴哩 ==>】 古籍全文检索:伊巴哩     全站站内检索:伊巴哩

  • 庚辰(二十四日),以参知政事丁谓判礼仪院.翰林学士陈彭年知院。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二)

  • 曾如炷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前湖南的一次农民起义。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湖南武冈人曾如炷反对地主杨居南乘当时灾荒之机运米出境, 武冈州知州徐光弼率兵镇压,曾如炷、曾以得、杨老六等在洪崖洞发动起义,于6月14日(五月十七日)包围武冈州衙,杀死徐光弼,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上千人。清政

  • 著有:《玉玺记》一卷(《宋史•艺文志一》)、《南唐近事集》一卷(《宋史•艺文志三》)

  • 攘袂切齿

    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宋.秦观《进策.边防上》:“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并列 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非常激动、愤怒。宋秦观《进军边防上》:“吏士~,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多用于描写人的举止行动。

  • 宋遼金紀年 干支庚戌 公元1190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號 謚號 建元 年號年次 輔 政 者 備 注 南宋 ③趙惇 臨安 光宗 慈 1 紹熙元年 留正  西夏 ⑤李仁孝 (銀川) 仁宗 聖德 4 4乾祐21年   金 ⑥完颜璟 燕京 章宗 英 3 1明昌元年   西遼 ⑤耶律直魯古 虎思斡耳朵  末主 1 天禧13年   大理

  • 福山卫

    又作福三卫。明永乐三年 (1405)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普耳萨西北。后废。 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治今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左岸普耳萨西北斐森屯。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