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吴复编杨维桢所作古杂诗为《铁崖先生古乐府》。

吴复编杨维桢所作古杂诗为《铁崖先生古乐府》。

复为之序,见本集卷首。又有本年十月张雨序。吴复为铁崖弟子,所编《铁崖先生古乐府》为十卷。后铁崖另一弟子章琬,复辑六卷,增为十六卷。《铁崖先生古乐府》十卷、《乐府补》六卷,今存元至正末刊本、明成化五年刘傚刻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章懋《新刊杨铁崖咏史古乐府序》:“然其时众作悉备,惟古乐府未有继者。于是会稽杨铁崖先生与五峰李季和始相倡和,为汉魏乐府辞,崛强自许,直欲度越齐梁而上薄骚雅,伟乎其志哉!至如咏史,则季和每推服铁崖为上手,铁崖亦自谓:‘余用三体咏史,用七言绝句体者三百首,古乐府体者二百首,古乐府小绝句体者四十首。绝句人易到,古乐府不易到,至小乐府则他人不能,惟吾能之。’若此编所录者,特其一体耳。”(《枫山集》卷四)周瑛《读杨铁崖古乐府》:“乐府始于汉,惟二侯章其词壮浪,馀皆意气和平渊永。想当时被之管弦,必雍容和美,令人心醉。铁崖生当叔世,才俊气逸,外感内愤,渐入于戾。此词可谓工矣,然施之乐府,不几于北鄙之声乎?铁崖囿气化中,不自知也。当时顾亮、张宪、李费辈皆在门下,使稍知风雅馀韵,必不更求崛奇以胜之矣。”(《翠渠摘稿》卷四)四库提要卷一六八:”《铁崖古乐府》十卷、《乐府补》六卷,元杨维桢撰,其门人吴复所编。维桢以乐府擅名,此其全帙也。乐府始于汉武,后遂以官署之名为文章之名。其初郊祀等歌,依律制诗;横吹诸曲,采诗协律。与古诗原不甚分。后乃声调迥殊,与诗异格,或拟旧谱,或制新题,辗转日增,体裁百出。大抵奇矫始于鲍照,变化极于李白,幽艳奇诡、别出蹊径歧于李贺。元之季年,多效温庭筠体,柔媚旑旎,全类小词。维桢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根柢于青莲、昌谷,纵横排奡,自辟町畦。其高者或突过古人,其下者亦多堕入魔趣,故文采照映一时,而弹射者亦复四起。然其中如《拟白头吟》一篇曰:‘买妾千黄金,许身不许心。使君自有妇,夜夜白头吟。’与《三百篇》风人之旨亦复何异?特其才务驰骋,意务新异,不免滋末流之弊,是其一短耳。去其甚则可,欲竟废之,则究不可磨灭也。惟维桢于明初被召,不肯受官,赋《老客妇谣》以自况,其志操颇有可取。而《乐府补》内有所作《大明铙歌鼓吹曲》,乃多非刺故国,颂美新朝,判然若出两手。据危素跋,盖聘至金陵时所作。或者惧明祖之羁留,故以逊词脱祸欤?然核以大义,不止于白璧之微瑕矣。”

猜你喜欢

  • 吕午《宋雪岩诗集序》:“晚唐诗盛行于时,雪岩酷好之,至有轻轩冕之意。

    每诵其编,令人欲尽弃人间事,从之吟弄于山间水涯、烟霞缥缈之间。如‘桥影分溪月’、‘柳丝绾住东风脚’句,尤清新可爱。”宋伯仁《雪岩吟草乙卷马塍稿自序》:“伯仁学诗,出于随口应心,高下精粗,狂无节制。有如败草翻风,枯荷闹雨,低昂疾徐,因势而出,虽欲强之而不可。

  • 晋宁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以阳安县改名,治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旧市。属桂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并入郴县。 【检索晋宁县 ==>】 古籍全文检索:晋宁县     全站站内检索:晋宁县

  • 墨叶 (葉) 渡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明史廖永忠传》: 洪武四年 (1371) 伐蜀夏,“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持糗粮水筒,舁小舟越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夜五鼓,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 二辰丸事件

    清光绪三十四年正月(1908.2),日轮二辰丸号为澳门商人柯某私运军械至澳门海面,为清舰捕获。日人提出释船、鸣炮谢罪、惩办当事官员等无理要求,竟为广东当局接受。上海两广同乡会及政闻社等皆电粤力争,粤人引以为耻,二月十六日(3.18)粤商自治会遂发起抵制日货运动,以示抗

  • 萧仲恭墓志

    金代契丹小字墓志。为一合。刻于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九月。出土于河北省兴隆县梓木林子村附近金墓。此墓于1942年为当地农民挖开,墓志弃置原地无人过问,不为学界所知。1954年被原热河省博物馆在调查时发现,195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运往保定,收藏于河北省文物考古所。正方形,志盖呈盠顶状,四角刻饰大牡丹花,斜面环刻十二生肖神像,顶面以缠枝花纹图案间八卦为框,框内刻契丹小字3行9字

  • 不可胜数

    形容难以用数目计算。墨子认为,攻战所以应该进行批判,其中原因之一是一年四季都不宜进行战争。冬天则过于寒冷,夏天又过于暑热,这是冬夏都不应该进行战争的原因啊!春天则影响百姓进行耕种,秋天则又使人民不能收获,而现在却一年四季都进行战争,使得天下百姓饥寒冻饿而死

  • 郝隆晒书

    源见“晒腹”。谓诗书已尽在腹中,富有学问。唐李瀚《蒙求》:“孙楚漱石,郝隆晒书。”【典源】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间其故,答曰:‘我晒书。’”【今译】 古时风俗七月七日晾晒书籍、衣裳。晋代郝隆七月七日袒腹卧于阳光之下,人问他缘故,他答道:“我也晒书。”【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诗书满腹,学识渊博。【典形】 腹中书时晒、晒腹囊、晒腹人、晒腹中书、晒书。【示例】〔腹中书时晒〕

  • 赤土

    在今湖南临武县东。明置巡司于此。 村名。在海南省琼海市东北部。属长坡镇。人口610。原名锡侯村,相传清代一李姓进士被朝廷封为锡侯,由此得名;后因该村属沙土地带,村后有一土堆,“锡侯”谐音为“赤土”,故名。以渔业为主。有公路通琼文公路。

  • 卓地

    直立于地。张祜《答僧赠柱杖》:“画空疑未决,卓地计初成。”

  • 征 (徵) 县

    西汉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避难村。东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