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三藏
隋代郡(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慕容绍宗子。多武略。仕北齐,官至右卫将军。入北周,授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元年(581),授吴州刺史。九年,检校广州道行军事。十年,平岭南酋长王仲宣,以功进授大将军。历任廓州刺史、叠州总管、和州刺史、淮南郡太守,并有惠政。
【检索慕容三藏 ==>】 古籍全文检索:慕容三藏 全站站内检索:慕容三藏
隋代郡(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慕容绍宗子。多武略。仕北齐,官至右卫将军。入北周,授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元年(581),授吴州刺史。九年,检校广州道行军事。十年,平岭南酋长王仲宣,以功进授大将军。历任廓州刺史、叠州总管、和州刺史、淮南郡太守,并有惠政。
【生卒】:1551—1634 【介绍】: 明山西阳城人,字伯瑞。万历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知绍兴、青州府,有廉明声。四十年,官郧阳巡抚,陕西民变,遣人劝喻解散。累进南京刑部尚书,改兵部。天启初,见魏忠贤用事,乞归。 【卫一凤作品 ==>】
又作夫愁、弗出站。明置,在今吉林珲春市。为开原东至朝鲜后门驿站之一。《明太祖实录》卷142:“辽阳至佛出浑之地三千里, 自佛出浑至斡朵怜一千里。”
毓崧字伯山,号崖松,江苏仪征人。刘文淇子。道光二十年拔贡。咸丰五年,应两淮运司郭沛霖聘,至清江浦淮扬道署课其子。又曾为杜文澜纂辑《古谣谚》一百卷。同治二年,任事金陵书局,编校《王船山遗书》。同治丁卯八月初九日卒,年五十。有《通义堂文集》十六卷、《通义堂诗集
1843—1924近代书画家。名陈,字世贤,别号东阜老人。天津市人。回族。幼习诗书,曾学画于陈青立、史源绪诸名家。中年游历名山大川,随意作画。光绪中曾充奉天提督左宝贵幕友,随军赴东北。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中,左宝贵壮烈牺牲,曾为其收殓,伴其灵柩而归。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变后,居津西郊大园村,以书画自娱。善诗,工书画篆刻。能将书画、笔墨技法、构图融为一体。画,善山水,远追宋之董
南朝宋武帝时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梁以后废。
【生卒】:?——1644字有怀,霸州(今河北霸县)人。进士。由太原知府迁宁武兵备副使。李自成破城,自杀。
元末大周张士诚天祐年间所铸铜钱。圆形方孔,有平钱、折二、折三、折五型,背皆记值。 【检索天祐通宝 ==>】 古籍全文检索:天祐通宝 全站站内检索:天祐通宝
传说中远古帝王。帝喾长子。帝喾卒,挚嗣立。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在位九年,政衰,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乃禅位于放勋。一说挚立未久而崩。
参见:三寸之舌 见“三寸之舌”。《三国演义》45回:“亮(诸葛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
读音:Hàyěwān【综】 台湾土著姓。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即今苗栗南庄乡)之赛夏族有哈也湾姓。后改汉姓为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