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雉县
西汉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东南。《汉书·伍被传》:被谓淮南王安曰:“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即此。三国吴属武昌郡。东晋义熙中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阳新县东。属江夏郡。西晋初废入阳新县。
西汉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东南。《汉书·伍被传》:被谓淮南王安曰:“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即此。三国吴属武昌郡。东晋义熙中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阳新县东。属江夏郡。西晋初废入阳新县。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东南部、杭州湾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2.4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区南濒甬江口,历为海防要塞。古称浃口、蛟川。人口7万。南北朝置浃口戍,唐元和四年(809年)置望海镇,乾宁四年(897年)更为静海镇。历宋、元、明、清均为定海、镇海县治。1930年分称南熏
喜爱和憎恶两种不同的感情或意见相冲突。形容对立面双方互相冲突。晋.干宝《晋纪总论》:“爱恶相攻,利害相夺,其势常也。” 主谓 形容对立面双方互相矛盾攻击。语出《周易说卦》:“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宋范仲淹《答手诏五事》:
澹然(1860—1930)字静潭,亦字剑潭,号晦堂,安徽桐城人。光绪十九年举人,宣统元年举硕学通儒,入民国,曾任安徽通志局总裁。以古文自鸣,而好纵横家、兵家言,进而求欧西学说,卒返归于儒。著有《晦堂文稿》、《晦堂诗稿》等。
官名。北魏于缘边诸镇置,为镇的长官,管理辖区内的军务及民政,地位甚高,多任用鲜卑宗室,如拓跋他以镇西大将军为虎牢镇都大将。其下设都副将以佐之。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其品秩。
黄宗羲原文: 君讳枚,字卜子,号讷如,系出铜川。唐有司农臣明州,卜居鄞州之武康乡。 七世孙景山,再迁慈溪,遂为世家。祖谦侯,父茂庭,赠赣县知县。妣徐氏贈太孺人。 君早慧特出,攻苦力学,补博士弟子员, 以拔贡选入太学。是时文气卑弱,公理胜而笔豪,然于先正体格,
官名。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置,为正五品武阶官。武阶官名。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置,秩正五品。
明僧。武昌府江夏人,字蕴璞。削发后云游四方,后居金陵碧峰寺,从诗僧洪恩学,与周汝登等交游。有《空华集》、《饮河集》、《止啼集》、《石头庵集》。
即今安徽六安市北马头镇。《清一统志六安州》:马头汛巡司“在州北六十里。本朝乾隆五十四年置”。
数月后,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后汉书•方术列传》卷八十二上)
春秋齐邑。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管子小匡》:“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社丘以卫诸夏之地。”战国属魏。《史记魏世家》:文侯二十五年(前421),“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水经浊漳水注》:“魏襄王以史起为邺令,又堰漳水以灌邺田,咸成沃壤,百姓歌之。”秦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