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徐闻县

徐闻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梁模 《广东壮语地名初探》(载 《广东省地名工作通讯》 总37期) 云: 徐闻为壮语,“徐” 意为村,闻即 “汶” 字音 (今两广称泉水为汶水),故 “徐闻” 意为泉水村。三国吴为朱崖郡治。南齐改为齐康县。唐贞观二年 (628) 改隋康县为徐闻县,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南宋乾道七年 (1171) 复置,仍属雷州。元属雷州路,至元二十八年 (1291) 迁今徐闻县。明属雷州府,天顺六年 (1462) 移治今徐闻县东南海安镇,弘治十四年(1501) 又移治今徐闻县。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在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南端。属湛江市。面积1393.9平方千米。人口68万。辖1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徐城镇。徐闻之名来自古僮人的集居地,为壮语地名,徐意为“村”,闻即“汶”字音(今两广的广大地方称泉水为汶水),故徐闻意为“泉水村”。西汉置徐闻县,属合浦郡(县治今讨网村)。南朝齐改齐康县,为齐康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隋康县,属合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属合浦郡。唐贞观二年(628年)改隋康县为徐闻县,迁治麻鞋村,属东合州,后州名改雷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县废,置时邑乡,属海康县。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复徐闻县。元属雷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县治今址。明天顺六年(1462年)治迁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复迁今址。明、清属雷州府。1914年属高雷道。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南路专区,1950年属高雷专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专区。1959年撤销,与海康县南渡河以南改置雷南县。1960年复徐闻县。1970年属湛江地区,1983年属湛江市。三面环海,为玄武岩台地。北部石板岭海拔245米,为全县最高点。河流短小。属北热带湿润气候。有种植热带作物为主的国营农林场(所)8个,产橡胶、胡椒、剑麻。农产甘蔗、菠萝、良姜。沿海有珍珠养殖场、盐场和渔港。工业以制糖、制盐、食品及农机修造为主。海安港是大陆沟通海南岛重要转运港。207国道通此。名胜古迹有登云塔、贵生书院、响水潭、鲤鱼潭瀑布。


猜你喜欢

  • 麓川路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勐卯 (今云南瑞丽市西郊)。辖境约当今云南瑞丽市及缅甸部分地区。曾迁治元南乙、者兰、达本等。至正十五年 (1355) 改平缅宣慰司。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瑞丽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瑞丽市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

  • 碌碌无能

    平庸没有能力。老吏《奴才小史》:“琦善性畏葸,善谄媚。道光十八年时,以大学士任直隶总督,名为畿疆坐镇,实则碌碌无能者也。” 述补 形容平庸,缺乏能力。沙汀《淘金记》6:“而在这一点上,人种已不复是一个~的少爷,而是社会风习的改革者了。”△贬义。多用于描写才能

  • 大观园

    在上海市青浦区西淀山湖与元荡之间的杨舍村,为淀山湖风景区主要游览点。1979年动工兴建,1986年10月全面开放。根据《红楼梦》所描述的大观园景物仿建,占地135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许多小型园林的组合体,主要景点有省亲别墅、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梨香院、稻香村

  • ?—公元9年西汉时西南夷鉤町王。夜郎国鉤町(包括今云南广南县境)人。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改汉制,贬鉤町王为侯。邯怨恨,被牂柯大尹周钦(又作歆)诈杀。后三边蛮夷尽反。

  • 齐彦名

    【生卒】:?——1512 正德中,与刘六、刘七同时起义,转战南北各地。后在通州狼山,同明军作战中牺牲。(、、) 【生卒】:?—1512【介绍】: 明顺天府文安人。正德间坐事系狱,为刘六所救,遂从刘六举事。刘六死,与刘七登舟,沿江西攻江西、湖广,东泊通州。后遇风,为官军所

  • 崔伯凤

    伯驎弟。起家为奉朝请。善骑射,数为将帅,位至前将军。庄帝时,与尔朱兆军作战,败死。 【生卒】:?—531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崔僧渊子。少习弓马,壮勇有膂力。初仕奉朝请,迁镇远将军、前将军,屡为将帅。孝庄帝末,尔朱兆寇丹谷,与都督源子恭同战殁。 【崔伯

  • 软红十丈

    见“软红香土”。清汤光启《满庭芳》:“花梦惊凉,月痕怯瘦,画楼静掩黄昏。~,何处漾纤尘?”

  • 龙升

    ①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07—413年,凡七年。 ②(?—1665)清代云南临安府教化三部哈尼族首领。又名张长寿。顺治十六年(1659),归附清朝,封教化三部长官司副长官,世职。康熙四年(1665),附王翔(又作王朔,哈尼族)、禄昌贤反抗清廷改土归流,被执杀。后以其地为开化府,设流官。

  • 旷性怡情

    并列 心性开朗,精神愉快。《红楼梦》18回:“贾妃挨次看姊妹们的题咏,写道是:~。”△多用于性情方面。→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 ↔闷闷不乐 郁郁寡欢

  • 逝川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用以喻岁月流逝或人之亡故。孙逖《丹阳行》:“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亦作“逝波”、“逝水”等。贯休《追忆冯少常》:“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刘沧《经曲阜城》:“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