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道州

道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郾城县 (今河南郾城县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西平二县及舞阳县北部地。贞观元年 (627) 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平道县 (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六年 (623) 改为南道州。

③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营州置,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 (643) 废入永州。上元二年 (675)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江华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道州。治所在弘道县 (宋改营道县,即今湖南道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新田、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元改为道州路。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道州府,九年(1376) 复改道州,省营道县入州。1913年废州为县。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郾城县(今属河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漯河市和郾城、西平及舞阳县北部地。贞观元年(627年)废。(2)唐贞观八年以南营州改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十七年废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道州,治弘道县(即原营道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新田、宁远、道县、江永、江华等县地。北宋徙治今道县,属荆湖南路。元为道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道州府,九年复为道州。1913年废为道县。


猜你喜欢

  • 章洪钧

    清安徽徽州(治今歙县)人。同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七年(1881)为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调赴津办海防并中外交涉事。十一年以知府留直隶补用。次年补宣化府,政绩有治河修路、扩充书院、整理义仓诸端。 【检索章洪钧 ==>】 古籍全文检索:章洪钧     全站站

  •   冯舒编《怀旧集》二卷成。

    据其自序。

  • 简仁瑞

    【生卒】:?——1643 字季麟,荣县(今属四川)人。由举人历官西安同知、平凉知府。李自成檄令投降,不从,自尽。 【生卒】:?—1643 【介绍】: 明四川荣县人,字季麟。崇祯间以举人历官西安同知,迁平凉知府。十六年冬,李自成军入潼关后,撤城外居民入城,企图死守。自成军抵

  • 谀墓空言

    借指吹捧死人的碑文。清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 “故余于寻常酬酢,向不为谀墓空言,惟遇有至戚旧交,情不能墨者,始偶一为之。” 参见:○谀墓 【检索谀墓空言 ==>】 古籍全文检索:谀墓空言     全站站内检索:谀墓空言

  • 黄宗羲《续师说》

    黄宗羲原文: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

  • 罗惇衍

    【生卒】:1814—1874 【介绍】: 清广东顺德人,字星斋,号椒生。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咸丰间历吏、刑、户部侍郎。同治间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文恪。学宗宋儒,与倭仁有北倭南罗之目。有《集义编》、《孔子集语》等。 【罗惇衍作品 ==>】 

  • 瑟瑟

    宝石之别称。属于碳之同素异性体。汉晋以前,谓之曰碧,或称光珠。南北朝至隋唐,又称瑟瑟、火珠。两宋无闻瑟瑟之名。元代复称瑟瑟,又有凸凹石、石青、红刺诸称。明清以来统称宝石。自古以来作为装饰品。吐蕃(今西藏)、南诏(今云南)地方统治者,以此作为官员之章饰,标志上

  • 卫宏

    【介绍】: 东汉东海人,字敬仲。初从谢曼卿受《毛诗》,作《毛诗序》。后从杜林受《古文尚书》,为作《训旨》。光武帝时为议郎,官至给事中。集西汉杂事作《汉旧仪》,今存残本二卷。 【卫宏作品 ==>】 

  • 己酉(十四日),太尉玉清昭应宫使王旦卒,61岁。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代还,命监潭州银场。何承矩典郡,荐入为著作佐郎,预编《文苑英华》、《诗类》。迁殿中丞、通判郑州。淳化初,召试,命直史馆。二年,拜右正言、知制诰。至道元年,知理检院。二年,进兵部郎中。真宗

  • 余吾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屯留县西北余吾镇。东汉建武七年(31)徙封栎阳侯景丹子尚为余吾侯于此。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屯留县城西北余吾镇。属上党郡。东汉建武时改置余吾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