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誉
谓求取名誉。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八状》: “或因进以干誉,或因罪而觊免,肆为妄谈,辄形奏章。” ●《书·大禹谟》: “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咈: 逆。相传大禹曾与益稷讨论治国之道。益稷告诉大禹说,作为君王应时时告诫自己,要正心修身,任用贤才,消除邪恶,不要游逸淫乐,失去法度,不要违背道义,丢失民心而追求自己的名誉。
【检索干誉 ==>】 古籍全文检索:干誉 全站站内检索:干誉
谓求取名誉。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八状》: “或因进以干誉,或因罪而觊免,肆为妄谈,辄形奏章。” ●《书·大禹谟》: “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咈: 逆。相传大禹曾与益稷讨论治国之道。益稷告诉大禹说,作为君王应时时告诫自己,要正心修身,任用贤才,消除邪恶,不要游逸淫乐,失去法度,不要违背道义,丢失民心而追求自己的名誉。
行密卒,颜为撰《神道碑》。《十国春秋》卷十一传云:“属乱离,奔湖南马氏,未几来归,为淮南巡官……尝撰太祖《神道碑》,时人推为钜手。”
①即清明门。汉长安城东面中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南玉女村北。王莽改名宣德门。 ②北宋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皇城中南门,为正门。一称宣德楼。《宋史地理志》: “宋初,依梁、晋之旧,名曰明德,太平兴国三年改丹凤,大中祥符八年改正阳,明道二年改宣德。雍熙元年改今名
【生卒】:1623—1654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于度。顺治九年状元,授修撰。性孝友。淡于功名,诗亦清远闲放。工书法。有《雪蕉集》、《箕园集》。 【邹忠倚作品 ==>】
【介绍】: 元晋宁高平人。泰定帝时授东平路学教授。后为宋史局官,与修宋辽金三史成,选授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考绩居最,迁中书省检校官。 【宝鲁作品 ==>】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属官,正二命。职掌参见“匠师中大夫”。
①北魏永安二年 (529) 置,治所在东武县(今山东诸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诸城、高密、安丘、胶州、胶南等市县地。隋开皇五年 (585) 改名密州。 ②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属益都路。治所在胶西县 (今山东胶州市)。辖胶西、即墨、高密三县。明洪武初,以州治胶西县省入。九年
【生卒】:?——1003 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淳化进士,补岚州团练推官,迁晋州观察推官。真宗即位,改著作郎、开封府推官,赶至陕西,与转运使督运灵武刍粮。出为河东转运使,改工部员外郎、知棣州。咸平中,入判三司盐铁勾院,卒。 【生卒】:?—1003 【介绍】: 宋潞州上
在今云南凤庆县北二百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赤龟山“以形似名。黑惠江如长蛇盘绕其下。山阿有聚落,行旅往来,多宿于此”。
明置,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方舆纪要》 卷 76 罗田县 “岐岭关”条下: “其东北曰甕门关,在上岐岭,北抵固始县界。”
诗集。唐郁浑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郁浑《百篇集》一卷,《崇文总目》卷五同。《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百篇》一卷。《唐才子传·李绅》谓郁浑有集(指《百篇集》),今传。明清时未见著录和刊本。作品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