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苏辙
原文
    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
    夫惟天之权而后能寿夭祸福天下之人,而使贤者无夭横穷困之灾,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然而季次、原宪,古所谓贤人者也,伏于穷阎之下,布衣饘粥之不给。盗跖、庄蹻,横行于天下,食人之肝以为粮,而老死于牖下,不见兵革之祸。如此,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故人君用其赏罚之权于天道所不及之间,以助天为治。然而赏罚者,又岂能尽天下之是非!而赏罚之于一时,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故君举而属之于其臣,而名之曰“史官”。
    盖史官之权,与天与君之权均,大抵三者更相助,以无遗天下之是非。故荀悦曰:“每于岁尽,举之尚书,以助赏罚。”夫史官之兴,其来尚矣。其最著者,在周曰佚,在鲁曰克,在齐曰南氏,在晋曰董狐,在楚曰倚相。观其为人,以度其当时之所书,必有以助赏罚者。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独仲尼因鲁之史官左丘明而得其载籍,以作为《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虽其名为经,而其实史之尤大章明者也。故齐桓、晋文有功于王室,王赏之以侯伯之爵,征伐四国之权,而《春秋》又从而屡进之,此所以助乎赏之当于其功也。吴、楚、徐、越之僭,皆得罪于其君者也,而《春秋》又从而加之以斥绝摈弃不齿之辞,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
    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当汉之时,号曰太史令,而其权在丞相之上。郡国计吏,上计于太史,而后以其副上于丞相、御史。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故尊显之。然则后之史官,其可以忽哉!

译文
    天地之间有三种权力:天、君主、史官。圣人用这三种权力来裁断天下的是非,而且使他们互相交替帮助。
    只因有天这种权力的存在,所以能够使天下人或长寿或夭折,或享福或受灾,从而可以使那些贤能的人不遭遇夭折横祸贫穷困苦的灾祸,不贤能的人不能享受富贵长寿的福分。然而像季次、原宪这样的古来所谓的贤人,退隐于穷街小巷,粗布衣、稠一点的粥都无法供给。而像盗跖、庄蹻这样的人却横行天下,用人肝作为粮食,却能老死家中,没有受到战乱之祸。像这些,就是天的权力有时候也有达不到的地方,因此君主用他们的赏罚的权力在天的权利达不到的地方,来帮助天的治理。然而君主的赏罚,难道就能穷尽天下的是非吗?何况赏罚只是一时的事情,还惧怕它不能够清楚明白的显露于万世之后,所以君主就把这个事情托付给他的臣子,而把这种官员称为“史官”。
    唉,贤人君子的丰功伟绩和那些乱臣贼子的罪恶行径,由此都可以不用担忧不传到后世了。因此古代的圣人非常重视史官。在汉代,史官名为太史令,他的权力还在丞相之上。郡国每年统计情况的官员,首先把各自的情况上报给太史令,然后才把副本上报给丞相和御史大夫。只因为知道史官的权力,可以用来帮助君主的赏罚,所以使他处于尊贵显耀的地位。既然如此,(对于)后代的史官,怎么可以忽视呢?

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猜你喜欢

  • 文翁化俗

    《汉书.文翁传》载:文翁,汉 庐江 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宫,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用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率领学宫弟子同行,使传教令。蜀郡因此文风大振,教化大兴。后世用“文翁化俗”称颂地方官吏重视教化,移风易俗。唐 杜甫《将

  • 惭荷

    感激。王梵志《出家多种果》:“新人食甘果,惭荷种花人。”

  • 常平镇

    在广东省东莞市中东部。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常平,人口9800。清中叶屋夏村部分村民从商,择水运方便之荒滩建常平圩。镇以驻地名。1958年置常平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镇。地处丘陵区。主产稻,并产荔枝、橙、柑橘等。有水泥、食品、印刷、制衣、毛

  • 马存一

    1811—1900清末书画家。字含三,别号金波。安徽省太和县城关人。回族。幼家贫,与举业无缘,遂自力专攻书画,勤奋自成。善写花卉,尤工竹石。其画作熔传统、生活、民间绘画之技法为一体,创为新格,笔法质朴,意态逼真,色彩鲜明,生气浓烈。书法亦有较高造诣。作品颇为时人所称誉。

  • 江总还家尚黑头

    黑头:黑头发。江总(519-594年)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梁时曾官武陵王府法曹参军。入陈,后主授以尚书令。后归隋为上开府。梁时侯景叛乱进犯京都(今江苏南京),江总奉诏权兼太常卿,镇守小庙。台城陷落后,江总避难会稽郡住在龙华寺,处境

  • 胜兵将军

    官名。北魏初置。道武帝时,谒者仆射张济“以累使称旨,拜胜兵将军。”(《魏书·张济传》)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改定官制后未见。

  • 钱志立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尔卓。万历间诸生。师事赵鸿赐、颜素,倡明理学。曾应知县刘时俊聘修县志。母卒,以读书半生本为奉老母,乃尽焚所著应举文字,辟馆丛桂间,聚徒讲《易》,卒年七十四。

  • 顾章志

    【生卒】:1523—1586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行之,号观海。顾济子。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时严嵩父子权倾朝野,章志独不趋奉。历刑部郎中,出知饶州府。饶州濒湖多盗,民悍好斗,章志平心钩校,庭无滞狱。曾奏减进奉马船额,南都人德之。累擢南京兵部侍郎,卒于

  • 迷易所

    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改迷易千户所置巡检司,属会理州。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南撒莲。1951年改设迷易县。1952年改为米易县。

  • 炫玉贾石

    汉.扬雄《法言.问道》:“炫玉而贾石者,其狙诈乎?”“炫玉贾石”,意思是说炫耀给人看的是美玉,而实际卖给人家的却是石头。后因以此喻以劣充好,作伪欺诈。狙诈,狡诈欺骗。唐.柳宗元《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宋.程颢《论王霸之辨》:“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为玉也。”并列 贾,卖。炫耀的是美玉,卖的却是石头。犹“挂羊头卖狗肉”。比喻奸诈狡猾,弄虚作假。汉·扬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