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
同“揭竿而起”。《旧唐书.柳璨传论》:“李氏之失驭也……狐鸣鸱啸,瓦解土崩。带河砺岳之门,寂无琨 逖;奋挺揭竿之类,唯效敦 玄。”
【词语揭竿】 汉语词典:揭竿
同“揭竿而起”。《旧唐书.柳璨传论》:“李氏之失驭也……狐鸣鸱啸,瓦解土崩。带河砺岳之门,寂无琨 逖;奋挺揭竿之类,唯效敦 玄。”
(《魏志•王昶传》卷二十七、《魏志•三少帝纪》卷四)
彦子。博学能文。北齐初为著作佐郎。欲撰《晋书》。武成帝时,忤权贵,出为屯留令。武平中,称病去职。齐亡,不应北周征召。卒于家。子征,为唐初名臣。(,参见《旧唐书》)北齐钜鹿下曲阳人。魏收族叔。博涉经史,词藻清华。东魏初举秀才,寻除汝南王元悦参军。入北齐,为平阳王高淹法曹参军,转著作佐郎,更撰《晋书》。武成帝河清中上书讥刺时政,忤权佞,出为屯留令。后主武平中以疾去职,不复出仕。卒年七十四。
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吴王(夫差)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沟玉槛,宫之楹槛珠玉饰之。”后借指宫苑或御沟。明屠隆《綵毫记.长安豪饮》:“朝班初㪚,并马出铜沟,过紫陌,醉红楼。”清黄景仁《陌上行》:“建章门外栖乌起,落花流出铜沟里。”【词语铜沟】 汉语词典:铜沟
形容混乱的样子。《景德传灯录.道匡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七颠八倒。’”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二十四回:“小人先妻,是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是件件都替的小人;如今不幸他殁了,已得三年,家里的事都七颠八倒。” 并列 ①形容异常混乱。语出《祖堂集
【生卒】:1192—1279 【介绍】: 名或作冶。金元间真定栾城人,字仁卿,号敬斋。登金进士第,调高陵簿,辟知钧州事。金亡,流落忻、崞间。世祖在潜邸,召问治国之道,应对称旨。晚家元氏,买田封龙山下,学徒甚众。及世祖即位,以翰林学士召,就职期月,以老病辞归。卒谥文正
又作沃卡。清康熙年间置。今西藏自治区桑日县东北沃卡区。
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小板桥,人口1.7万。古代驿道经此,跨河处有木板桥,为别于东北的大板桥,因名小板桥。清置珥琮堡,辛亥革命后置珥琮镇。1950年分属昆明县一、二区,1953年属昆明市五区。1956年为官渡区珥琮乡。1958年属
①即今陕西北部秀延河、清涧河。《元和志》卷3延州:“(北魏)宣武帝置东夏州,废帝改为延州,以界内延水为名。”即此。《明一统志》卷36延安府:“延水在府城东门外,源出安塞县西北芦关岭,东南流入肤施县境,又流经延长县入黄河,俗称濯筋水。”②在今甘肃宁县东北。《水经·泾水注》:“大延、小延水出油水南延溪,西南流径襄乐县南,于延城西二水合流,延水又西注泥水。”
官名。南齐置,州郡属官。职掌伴送离任长官至其他任所或京师,多由长官亲信担任。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筒杯。”后以作饮酒之典。清 赵翼《小北门下看荷花》诗:“带得余香晚归去,月明更醉碧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