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污
源见“黄污可荐”。黄,通“潢”。比喻菲薄的酒食。唐陈子昂《为建安王献食表》:“白茅微藉,愿享于钧台;黄污菲诚,思奉于瑶水。”
【词语黄污】 汉语词典:黄污
源见“黄污可荐”。黄,通“潢”。比喻菲薄的酒食。唐陈子昂《为建安王献食表》:“白茅微藉,愿享于钧台;黄污菲诚,思奉于瑶水。”
指汲黯(àn岸)为官用清静治理有成效,汉武帝再调任他为官,借重他“卧而治之”。后以此典比喻地方官吏为政清简,地方太平。汲黯(?——前112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他生性孤傲,谈吐直率,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议论),常廷争直谏,使汉武帝不快。汲黯外调东海郡(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北)做太守(一郡行政最高长官),他学习黄帝、老子言论,治理官府和民众事务,爱好清静无为,选择郡丞和能
与“形而上”相对。指有形体的东西。详见“形而上”。 【检索形而下 ==>】 古籍全文检索:形而下 全站站内检索:形而下
即今四川眉山县南十六里张坎镇。民国《眉山县志》卷2:金花乡有张家坎场。
读音:Lí黎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武王灭商,封商汤后裔于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姓。这一支黎姓人家,被认为是黎姓正宗,后成了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山西黎氏。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黎姓,即为河南洛阳黎氏。黎氏早期发源于今山西黎城县东北。战国时,黎姓西入陕西,东向山东、河北,南徙江苏、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汉
北宋嘉祐八年 (1063) 废信宁县置,属彭水县。在今四川武隆县东南江口镇。明置巡司于此。
地名。在今山西万荣县荣河东。《旧五代史李嗣昭传》:唐乾宁四年(897),“复援河中,败汴军于胡壁堡”,即此。宋、金至清皆为镇,属荣河县或万泉县。 【检索胡壁堡 ==>】 古籍全文检索:胡壁堡 全站站内检索:胡壁堡
列子歧路亡羊《列子说符》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惠宗时(1068—1086)任米脂(今陕西米脂)守将。大安七年(1081)十月,夏国梁太后委大帅梁永能领兵与宋将种谔战于米脂城下,夏兵大败,米脂城坚守不破,后种谔密遣谍者劝降,遂以城降宋,献戎乐等42人,俱被遣送宋京。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长于段,而玄龄善谋相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共掌朝政,房氏善谋略,杜氏善决断,因有“房杜”“房谋杜断”之称。 唐.《孙
源见“螓首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予以善淫。”亦为美女的代称。南朝 梁高爽《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清孙枝蔚《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词语蛾眉】 汉语词典:蛾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