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邺诗集
诗集。唐于邺撰。于邺,字武陵。《新唐书·艺文志四》分别著录《于武陵诗》一卷、《于邺诗》一卷,误为二人。《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于武陵集》一卷,不另著录《于邺集》,则宋时是以《于武陵集》传世。《唐才子传·于武陵》谓“集一卷,今传”。清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录《于邺诗集》一卷,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录《于武陵诗集》一卷。《全唐诗》分置于于武陵、于邺名下,去其重出,实存诗六十六首。
诗集。唐于邺撰。于邺,字武陵。《新唐书·艺文志四》分别著录《于武陵诗》一卷、《于邺诗》一卷,误为二人。《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于武陵集》一卷,不另著录《于邺集》,则宋时是以《于武陵集》传世。《唐才子传·于武陵》谓“集一卷,今传”。清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录《于邺诗集》一卷,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录《于武陵诗集》一卷。《全唐诗》分置于于武陵、于邺名下,去其重出,实存诗六十六首。
源见“闻鸡起舞”。谓为鸡鸣声惊起,及时奋发。清 归庄《董榕庵招集郊居》诗:“息影只今同病鹤,壮心空复惊荒鸡。” 【检索惊荒鸡 ==>】 古籍全文检索:惊荒鸡 全站站内检索:惊荒鸡
据《啖蔗轩自订年谱》。
《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旄:一种军旗,竿顶系有旄牛尾。钺:一种似斧的兵器,其中黄钺(饰黄金者)多赐予专主征战的将帅。手持黄钺、白旄,形容将帅受命出征的威仪。后以“秉旄仗钺”比喻执掌军国大权。《三国演义》九八回:“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
在广东省梅州市中部、梅江与程江汇合处。面积307.6平方千米。人口30.7万。辖5街道办事处、5镇。历为梅县地区、梅县驻地。隋在今西区更楼下建程乡县城。五代南汉在金山下建敬州城。北宋皇廞四年(1052年)始筑土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梅州,程乡县署迁金山下原州治;十四年拆
《北史.魏本纪.孝武帝纪》:“(永熙三年)是岁二月,荧惑(注:即火星,此为别名)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北魏孝武)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见荧惑星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等现象,以为
简称江东路。北宋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置。治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市)。领江宁府及宣、歙、江、池、饶、信、太平七州,南康、广德二军。辖境相当今安徽、江苏的镇江、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的长江以南及江西鄱阳湖以东地区。南宋建炎四年(1130),与江南西路合并为江南路,
即今广东平远县北坝头镇。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巡司于此。(1)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南部,莲阳、外砂两河之间。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涂池,人口 1480。1934年称坝头乡,取意“堤坝之首”。1949年分建南、建北二乡,属上莲区。1951年属海滨区,1953年属八区。1958年设坝头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属韩江下游冲积平原。产稻、花生、甘薯、西瓜等。饲养家
(《魏志•杜恕传》卷十六)
【介绍】: 清湖南辰溪人,字陶石。顺治时贡生。善草书,能诗,古文清峭近似柳宗元,惜多不传。 【余子锦作品 ==>】
①旧名稠柳河。为浑河支流。在今辽宁灯塔县北。《清一统志·奉天府一》:十里河“在辽阳州东北六十里。源出庙儿岭,西流合沙河入浑河。旧名稠柳河”。②在今云南富源县西南二里。《方舆纪要》卷114平夷卫:十里河“在卫西南二里。会清溪河入罗平州,注于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