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楠
【生卒】:1760—1834
清浙江秀水人,字寿乔,号隅老。官严州教授。喜种花。初与奚冈、方薰交,师其意画竹石草虫,雅秀绝俗。尤善画红梅,时有“计红梅”之称。有《一隅草堂集》。
【生卒】:1760—1834
清浙江秀水人,字寿乔,号隅老。官严州教授。喜种花。初与奚冈、方薰交,师其意画竹石草虫,雅秀绝俗。尤善画红梅,时有“计红梅”之称。有《一隅草堂集》。
【介绍】: 东晋女尼,俗姓满,高平金乡人。遭遇丧乱,为北兵所驱,乃拔除其眉,伪托恶疾。既归,皈依释氏,学行精恳。百姓遇有疾困者,辄倾资济之。忍饥勤苦,形容枯悴。年七十五卒。 【令宗作品 ==>】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卖)酒,而令文君当炉(俗多作“垆”,是安放酒瓮的土墩子)。相如自身著犊鼻裈(一种围裙,形如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汉朝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时得到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的爱慕。文君自甘贫贱而下嫁相如,两人驰归成都,以卖酒为生。文君竟不怕抛头露面,当垆卖酒。后因以“当垆酤酒”用为追求婚姻自由甘受贫困的典故。梁.筒文帝《当
古地名。在今云南大理市东的凤仪坝子。《隋书·史万岁传》: 开皇间,史万岁 “渡西二河,入渠滥川,行千余里,破其三十余部”。即此。一说在今晋宁县附近。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一带;一说即县东南五里,东北流入滇池之小水;或说在今大理市附近。《资治通鉴》: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史万岁入南中,“渡西洱河,入渠滥川,行千余里,破其三十余部,虏获男女二万余口”,即此。
刮除污垢,磨出亮光。指努力使旧事物重显光辉。也用以比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唐代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占:具有。率以录:全都加以录用。名一艺者:以一种才能著称的人。庸:用。爬罗剔抉:指搜罗选拔人才。连动 刮去污垢,磨出光泽。比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原指精心造就人才或勤苦学习。有时比喻纠缠琐事。语出唐·韩愈《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
源见“孟嘉落帽”。指重阳宴饮游乐。唐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诗:“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貉(h合):一种外形如狐狸的野兽。比喻同类,并无差别。杨恽(?一前54年)字子幼,西汉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司马迁的外孙,汉昭帝丞相杨敞之子。汉宣帝时,任左曹,因告发霍氏谋反,任中郎将,封平通侯。杨恽在朝廷里得罪了许多官员,尤其是和太仆戴长乐结怨很深,最后因此而
参、辰:星宿名。参星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出于西方,辰星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出于东方,两不相见。因用以比喻互相敌对或势不两立。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二折:“不争和张解元参辰卯酉,便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本是织女牵牛,谁料做
6.高凤专心致志 原文: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选自李贽《初潭集》 译文: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历时极其长久。语本《荀子.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并列 年年月月,持续很长时间。语本《荀子荣辱》:“穷年累世,不知不足。”[例]王师傅~干着如此繁重的工作,身体终于垮了。△用来形容长时间不间断。↔一朝
源见“食玉炊桂”。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元 萨都剌《题进士索士岩诗卷》诗:“羁旅燃桂薪,长吟出锦坊。” 【检索燃桂薪 ==>】 古籍全文检索:燃桂薪 全站站内检索:燃桂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