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祥
明陕西同州人,字瑞甫。成化十七年进士。历山东都转运使。博学能文,士林称为关西夫子。为政清廉,民歌颂之。
明陕西同州人,字瑞甫。成化十七年进士。历山东都转运使。博学能文,士林称为关西夫子。为政清廉,民歌颂之。
明置,属天全六番招讨司。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嘉靖中由举人知奉化县,政多便民。留心书史,尝订正《奉化县志》。有《五经旁注》、《续古文会编》、《诗韵释义》。 【钱璠作品 ==>】
见“焚草”。
【生卒】:?——1824 字湛溪。初名承惠,河南罗山人。嘉庆元年(1796)进士。历官知县、知府、南河河道总督。嘉庆后期,先后疏请修筑堰、盱二堤,移建仁、义、礼三坝,新筑清江浦汰黄堤重堤,骆马湖尾闾碎石滚坝、徐州虎山腰滚坝等,皆得准行。堵筑睢南、桃北、睢州等决口,筑清
又作勃海。位于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间。先秦古籍中已见于记载,如 《战国策 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 ‘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即是。《史记司马相如传》 称为 “渤澥”。《索隐》 引 《齐都赋》 云: “
水堰名。又名右史渠、后乡渠、石英渠。在唐山南道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东北。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朗州刺史温造增修,径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顷。温造原为起居舍人,古称右史,故以名堰。 【检索右史堰 ==>】 古籍全文检索:右史堰 全站站内检索:右史堰
(1)在广东省五华县中部偏东北、琴江支流蕉州河下游。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南圩,人口 1250。镇区建国前称南洋圩,建国后在此设太平区,取圩、区各一字成现名。1950年属双华区,1956年为黄林乡,1957年属双华乡。1958年为双华公社,1961年建平南公社,1
南朝陈宫殿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偏南(六朝都城宣阳门外)。宋《景定建康志》卷21“陈安德宫”条:“《宫苑记》:在宣阳门外直西,即都城西南角外,陈宣帝为文皇后所筑,隋平陈移江宁县于此,明年罢之。”
西秦国都。在今甘肃靖远县西。《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五年 (409),“乞伏乾归如枹罕,留世子炽磐镇之,收其众得二万,徙都度坚山”。
①随风飘动貌。张说《唐封泰山乐章·肃和》:“华日裴回,神烟容裔。”②徐行貌。李端《送宋校书赴宣州幕》:“浮舟压芳草,容裔逐江春。”③从容舒闲貌。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之五:“凤皇飞且鸣,容裔下天津。”亦作“容㵝”。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鸟倦自归飞,云闲独容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