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力
代北复姓,高车别帅有敕力犍。(见《魏书》)
敕力氏,后魏高车别帅敕力犍。(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中国古今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 亦俱载。其注云: “代北复姓,高车别帅有敕力犍。”
《郑通志·氏族略》作“勅力”。又,详见“敕勒”条。敕,或音jí。
代北复姓,高车别帅有敕力犍。(见《魏书》)
敕力氏,后魏高车别帅敕力犍。(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中国古今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 亦俱载。其注云: “代北复姓,高车别帅有敕力犍。”
《郑通志·氏族略》作“勅力”。又,详见“敕勒”条。敕,或音jí。
【介绍】:权德舆(一作皇甫曾)《送郑秀才贡举》诗句。平芜,长满秋草的原野。二句以秋天中的典型意象表达对友朋赴京应试的祝愿和勉励。出句以“平芜远”比喻旅途漫长,对句以“候雁多”比喻竞争激烈。写景中含有无限关切。
【生卒】:616—?【介绍】:唐代高僧。一作惠立。本名子立,高宗改为慧立。俗姓赵。祖籍天水(今属甘肃)。远祖因官徙寓新平,故为豳州(治今陕西彬县)人。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十五,出家豳州昭仁寺。颇有声誉,敕召充大慈恩寺翻译大德,次补西明寺都维,后授太原寺主。高宗时,以其博考儒释,雅著篇章,敏思善辩,频召入宫中,与黄冠对论。慧立以玄奘法师求经印度,若无纪述,季代罕闻,遂撰《慈恩三藏行传》十卷,彦
①即今吉林松花江东源。《清史稿地理志》安图县:“西北有二道江, 自天池出,北流,曰二道白河。娘娘库河导源荒沟,西北流,左合五道、四道,三道白河注之,屈西,富尔河自吉林南流注之,曰上两江口,二道江之名始此。又西,左受头道白河,入抚松。松花江正源也。” ②即今
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苦海子大草原。一说即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滩。《新唐书·薛仁贵传》:咸亨元年(670),讨吐蕃,“仁贵退军大非川,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王师大败”。即此。即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西布哈河。《新唐书·薛仁贵传》: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入寇,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击之,“军次大非川”,即此。
二十五岁。本年进士及第。窦仪传,见《宋史》卷二六三,称:“窦仪字可象,蓟州渔人。曾祖逊,玉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延广后历滑、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乐
宫中女官的泛称。《后汉书·皇甫规传》:“前世尚遣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注:“元帝赐呼韩邪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也。武帝以江都王建女细君妻乌孙王昆莫为夫人也。”
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在襄水之阳”,故名。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为襄阳郡治。东晋为雍州侨州治。西魏改为襄州治。隋为襄阳郡治。北宋宣和元年 (1119) 为襄阳府治。元为襄阳路治。明、清为襄阳府治。民国初为湖
形容女子容貌姣美。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 “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又见唐李白《西施》诗:“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 轻云:“薄云。流风: 轻风。诗写洛神的仪态隐隐约约象薄云遮月,飘飘忽忽如轻风荡雪; 西施的美丽古今无比,荷花也羞于相见。并列 比喻女子貌美。《文选·曹植〈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
北宋置,属巢县。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北柘皋镇。《元丰九域志》 卷5无为军: 巢县有 “柘皋”镇。 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西北部。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柘皋,人口2.2万。《春秋》哀公十二年“公会吴于橐皋”即此。西汉为橐皋县治,镇以旧县为名。橐、柘音近
亦作伊丽河、亦列河、依列河、帝帝河。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注入巴尔喀什湖之伊犁河。《汉书陈汤传》:建昭三年(前36),汤与甘延寿出西域,也延寿谋曰:匈奴如得乌孙、大宛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伊列即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