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欧阳德为薛应旂《方山文录》作题序。

欧阳德为薛应旂《方山文录》作题序。

薛应旂以八股文擅名一时,著述非其所长。题序云:“余因忆王玉溪尝谓吕泾野曰:李献吉真奇才也,一为歌行近体即如李、杜,一为古诗乐府即如曹、刘、阮、谢,一为赋记序书即如屈、宋、贾、马,其殆可传也已!径野曰:惜哉!向使其一为《定性》《订顽》即如程、张,一为《大学》《中庸》即如曾、思,不尤愈乎?仲常固习闻径野之说者也。今观所录文,触机感事,舒愫发情,皆训辞格论,未尝有意于文,而巽法抑扬,动中矩矱,殆阐《定性》《订顽》之精蕴,而优入《学》《庸》之堂室,反诸身心可验,质诸古今可稽,而措诸天下可行,盖非空言无物,徒以斗奇争胜,娱心志而悦耳目也。如是为文,文在兹矣。乃知仲常之道,固将垂之久远,而未可以方所限也,尚得与文人例论哉?仲常当自慰而益懋矣。嘉靖癸丑秋九月既望,泰和南野欧阳德崇一甫书于西内之直庐。”(《方山先生文录》卷首)薛应旂(1500一1570后),字仲常,武进人。嘉靖乙未(1535)进士,除慈溪知县,转南吏部主事,历浙江提学副使。有《方山集》。薛应旂集序,今所知最早为崔铣《薛子诗稿题辞》(署“嘉靖庚子夏四月望,相台崔铣”);嗣后陆续有欧阳德《题方山文录》;马理《方山先生文录序》,署“嘉靖乙卯(1555)秋九月既望,三原马理伯循甫序”;赵时春《方山先生文录序》,署“嘉靖乙卯腊日平凉赵时春景仁甫撰”;刘仕《方山薛先生外录序》,署“嘉靖丙辰(1556)春二月朔,前进士尚书司寇郎,鄜南刘仕谨序”;黄佐《方山先生随寓录序》,署“嘉靖己未(1559)仲春既望,泰泉山人黄佐才伯甫撰”;何良俊《薛方山随寓录序》、向程《方山先生摘论题辞》作序年月未详。《静志居诗话》卷十二《薛应旂》:“方山以帖括擅长,既负时名,遂专著述。所续《通鉴》,孤陋寡闻,如王偁、李焘、杨仲良、徐梦莘、刘时举、彭百川、李心传、叶绍翁、陈均、徐自明,诸家之书,多未寓目。并辽、金二史,亦削而不书。惟道学宗派特详尔。《宪章录》一编,似未睹实录而成者。若《浙江通志》,简略太甚,俾后之欲知前事者,漫无考稽。文献不足征,是谁之过与?昔刘仲原父谓:‘可惜欧九不读书。’览方山遗编,颇同此恨。诗其余艺,不必论也。”《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四著录薛应旂《方山文录》二十二卷,提要曰:“其学初出于邵宝,后从泰和欧阳德。德,姚江派也。又从高陵吕柟。柟,河东派也。故所见出入朱、陆之间。然先入为主,宗良知者居多。集中论学之语,互有醇疵,盖由于此。至其《识势论》中称‘党锢兴而汉社屋,玄谈盛而晋室倾,清流浊而唐祚移,学禁作而宋舟覆。其初文雅雍容,议论标致,不过起于一二人之猎胜。而其究乃致怨恶沸腾于寰中,干戈相寻于海内,而溃败不可收拾’云云。若于七八十年之前预见讲学之亡明者,则笃论也。其文章当李、何崛起之时,独毅然不变于风气。然应旂以时文擅长,古文特自抒胸臆,惟意所如。故往往轻快有余,少停蓄深厚之意。如十五卷《费文通传》,称‘公生成化癸卯三月十四日,距卒六十有六年。初娶娄氏,以产卒。继娶金溪吴都御史女,复卒。俱赠夫人。五子,长某,次某’云云。此志状之文,非传之体,于文格亦多未合。所谓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者欤?所作史论,如汉武帝、苏轼诸篇,特为平允。而汉文帝论中称贾生不死,文帝终必用之。贾谊论中又称文帝终不能用之。取快笔端,自相矛盾,亦不可尽据为典要也。”

猜你喜欢

  • 李季卿

    【生卒】:709—767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李適子。工文词。玄宗开元初,明经及第,复登博学弘辞科,再迁鄠县尉。肃宗朝,历户、吏二部郎中,累迁中书舍人,贬通州别驾。代宗即位,征为京兆少尹,复为中书舍人。由秘书少监迁吏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奉使河南、江淮宣慰。大历

  • 杨次山

    【生卒】:1139—1219 【介绍】: 宋开封人,后居上虞,字仲恭。宁宗杨皇后兄。补右学生,以皇后恩入官,累迁带御器械、知閤门事。历福州观察使、岳阳军节度使,加太尉,进封永阳郡王。以万寿观使致仕,改封会稽郡王。避权势,不预国事,为时论所许。 【杨次山作品 ==>】 

  • 顾嗣立授儒林郎。

    据顾嗣立《间邱先生自订年谱》。

  • 葛郯

    【生卒】:?—1181宋镇江丹阳人,徙居吴兴,字谦问。葛立方子。高宗二十四年进士。历官常州通判,擢守临川。有《信斋词》。

  • 大漫天岭

    一名漫天岭、藁本山。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三十五里,与小漫天岭相连。山高路险,孟知祥于此置大小漫天二砦。《资治通鉴》:五代唐清泰元年(934),山南两道节度使张虔钊降蜀,孟知祥遣“宁江节度使张业将兵一万屯大漫天以迎之”。即此。古山名。在今四川省广元市东北。稍北与小漫天岭相连,北宋乾德中,王全斌伐蜀,蜀人置寨于此,别将夺小漫天寨,蜀人保大漫天寨,又破之,即此。参见“漫天岭”。

  • 岑山

    ①在今浙江龙游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衢州龙丘县“有岑山”。《方舆纪要》卷93龙游县:岑山“在县南十五里。自金华望之,正当其面,因名婺女照台山,俗呼笔架山”。 ②一名潭溪山。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八十里。汉刘向《列仙传》下“鹿皮公”称:“岑山上有神泉,人不

  • 摇羽毛扇

    《类说》卷四九引南朝 梁 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治兵,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密觇武侯,乃乘素舆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按,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挥执羽毛扇。因以“摇羽毛扇”喻指出谋画策。孙犁《秀

  • 纪昀序敦诚《四松堂集》。

    序云:“桂圃侍郎既刻其先德之遗集,复裒辑伯氏敬亭先生诗二卷,文二卷,笔塵一卷,总题曰《四松堂集》,问序于余。余读之,遥情幽思,脱落畦封,多使人想像于笔墨外。其诗,古体胜今体,古体七言又胜于五言。高者摩韩、苏之垒,次亦与剑南、遗山方轨并行。其文,似从公安、竟

  • 三和镇

    在江苏省海门市西南部、浒通河两岸。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上三和,人口5000。昔有徐、杜、沈三家开设小店,名三和镇,后因重名改今名。1949年为三和乡,1957年滨海、三民、路南等乡并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

  • 游击将军

    官名。汉朝始置,为杂号将军之一。武帝时有游击将军韩说。魏、晋为禁军将领,与骁骑将军分领命中虎贲,掌宿卫之任,四品,隶中将军(领军将军)。十六国前凉、北燕亦置。南朝沿置。宋四品。梁武帝天监六年(507),置左、右游击将军,十一班,原游击将军改游骑将军。陈四品,秩二千石。北魏、北齐置为侍卫武职。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四品上。北齐员五人,四品上,隶左、右卫府。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置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