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戊戌 公元前683年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戊戌 公元前683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 政 者 備 注
東周 姬佗 洛邑  莊王  14  
曲阜  莊公  11  
小白 營丘  桓公  3 管仲 
  晋侯  24  
  平陽  武公  15  
  文王  7  
商丘  湣公  9  
朝歌  惠公  17  
杵臼 宛丘  宣公  10  
獻舞 上蔡  哀侯  12  
射姑 陶丘  莊公  19  
子嬰    11  

續表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 政 者 備 注
   莊公  8  
   靖公  21  
儀父克    40  
嬰齊  宣公  33  
新臣  穆公  30  
     440  
北虢  上陽    345  
     345  
     345  
  邢臺    345  
  平陸    345  

月曆表(建子)               4031—384—1472315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4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4
50      (3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2
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4
52  (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 2
53   (6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 2
54     (3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 31
55      (5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 30
56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 30
    (5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8. 28
57    (2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9. 27
58      (5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 26
59 十一       (2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25
60 十二  (5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 24

大事記

楚子重伐莒,莒潰。魯再敗宋師於(資,今山東汶上縣南),宋國因此發生內亂,魯國國勢大振,大有與齊爭雄之勢。


猜你喜欢

  • 经典释文

    书名。唐陆德明撰。三十卷。首为《序录》,综述经学传授源流,继释《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诸经音义。采摭汉魏六朝以来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考证

  • 吴平

    嘉靖中,起义军领袖。初据南澳,为戚继光、俞大猷击败,逃出海,奔安南。后被明军夹击万桥山下。溺死。一说被俘。 【吴平作品 ==>】 

  • 刘晓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伯光,号梅源。举人。曾往南京师事王守仁。归后集有志此学者为惜阴会,首倡吉安讲学之风。后官新宁知县,有惠政,解官归卒。 【刘晓作品 ==>】 

  • 郁閭

    读音:Yùlǘ【源】 春秋时吴王支庶食采于郁闾,因氏,见《姓考》(17,62)和《路史》(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吴后有郁闾氏。”此当系出姬姓。

  • 庾阐作《为庾稚恭檄蜀文》。

    《为庾稚恭檄蜀文》见《全晋文》卷三十八。《晋书》卷七《礼志下》:本年“四月,益州刺史周抚、西阳太守曹据伐李寿,败其将李恒于江阳”。卷七十三《庾翼传》记载康帝崩后,(庾翼)“遣益州刺史周抚、西阳太守曹据伐蜀,破蜀将李恒于江阳”。比《康帝纪》的记载推后了一年,

  • 生券军

    元军名。南宋之制,对于戍边或实战的军士,于领俸的口券——熟券之外加发一种口券,称为生券,凭生券可另支一份军饷,一般均折钱付给。仅得熟券的军队称为熟券军,加得生券的军队称为生券军。生券军的军士多较年轻,其训练也较良好。元于至元十年(1273年)攻宋时, 驻守襄阳的生券军与熟券军同时降元,成为元代的新附军。生券军后来分别用于侍卫、征战和屯田,少数老疾者遣返家乡。参见“熟券军”。

  • 咳唾

    同“咳唾成珠”。《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大王诚赐咳唾,使得尽死,汤禹所以成大功也。”唐李白《妾薄命》诗:“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词语咳唾】   汉语词典:咳唾

  • 思岳池

    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北四十里顾县镇。《旧唐书·地理志》 岳池县: “初治思岳池,开元二十年移治今所。”

  • 仰思多

    即今西藏江孜县东南二十里年堆。明代于此置仰思多万户府。 在今西藏自治区江孜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仰思多万户公哥怕入朝。

  • 洵阳郡

    西魏置,属洵州。治所在洵阳县 (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陕西旬阳县地。隋开皇初废。 西魏置,治洵阳县(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属洵州。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安康市东部一带。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