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山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红门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山高三里,有大、小红门口,为戍守处”。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红门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山高三里,有大、小红门口,为戍守处”。
春秋时齐国临淄人。勇士。晋平公伐齐入于平阴。夙沙卫为齐师殿。最与殖绰代之,为晋师所俘。
朝代或国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後漢 ①劉知遠 大梁 高祖 2 2乾祐元年 二月辛巳隱帝即位 吳越 ⑤錢弘俶 錢塘 忠懿王 7 1乾祐元年 從後漢年號 遼(契丹) ③耶律阮 上京 遼世宗 6天祿2年 南漢 ③劉晟 廣州 中宗 2 2乾
宋乾兴元年 (1022) 改永昌县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元属福州路。明、清属福州府。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1914年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在福建省东北部,东南临罗源湾。属福州市。面积 1081 平方千米。人口25.3万。辖6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唐大中元年
【生卒】:约1335—1390 【介绍】: 元明间濠州人。元末随朱元璋渡江,转战江西、湖广、中原,官至都督府同知。洪武初,封延安侯,后坐罪夺爵,降指挥。久之,复爵。十四年,镇压浙东叶丁香起事。十六年镇辽东。后坐胡惟庸党被杀。 【唐胜宗作品 ==>】
村名。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属铺前镇。人口910。明初从福建莆田县迁此。因村前、后各有田坑和天然泉水,取“物产丰盈、国泰民安”之意命名。产稻、甘薯、花生、瓜菜。
官制用语。又称“南班”。北宋承唐制,置左右金吾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左右骁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左右武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左右屯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左右领军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左右监门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左右千牛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号为环卫官。皆无定员,多命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大将军以下,又用为武官
同“钗燕”。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三:“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新唐书·李师古传》:“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蛤为纳所据以专利……纳乃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后王武俊“率兵取蛤、三汊”。德宗遣使者谕武俊罢兵,“师古亦隳三汊”。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唐代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为李纳所据以专利。纳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谓之三汊城。《资治通鉴》:贞元八年(792年),纳子李师古袭位,冀帅王武俊引兵“将取蛤及三汊城,师
【介绍】: 宋建宁浦城人,徙家居吴,字良佐。杨亿四世孙。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为太学博士,调通判信州,寻以大理卿改湖南漕,迁秘书丞、著作佐郎。两迁礼部,官至起居郎、中书舍人。尝从王蘋游,探研理学。 【杨邦弼作品 ==>】
同“中流击楫”。枻,船桨。明 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见“中流击楫”。枻,船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