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靡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左传》:襄公十八年 (前555), 楚 “子冯、 公子格率锐师侵费滑、胥靡”。后为周邑。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王入于胥靡”。即此。
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年):楚伐郑,侵胥靡,即此。后为周地。《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王入于胥靡。”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左传》:襄公十八年 (前555), 楚 “子冯、 公子格率锐师侵费滑、胥靡”。后为周邑。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王入于胥靡”。即此。
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年):楚伐郑,侵胥靡,即此。后为周地。《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王入于胥靡。”
【介绍】: 名或作辩慧。南朝陈吴郡吴人,字敬仁。陆缮子。年数岁,诏引入殿内,应对进止有父风,宣帝因赐名辩惠。 【陆辩惠作品 ==>】
古代东南越人一支。秦汉时分布于今福建省境及浙南、赣东部分地区。其族源由来存有不同看法:越国南迁遗族;土著与外来结合;土著说,等等。很早已从事农业生产,擅长造船航海及习水战,有断发文身之俗。其首领无诸秦时被废为君长,其地划入闽中郡。秦末曾率闽越兵附楚项羽击秦,事后项羽废而不立,后又佐汉击楚,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复立为闽越王,都东治(今福州市)。无诸死后,其子郢继位,势力颇盛,于建元年间(前14
在今台湾台南县西南安定乡下洲、港口村一带。明陈第《东番记》:“其地起加老湾,历大员。”杜臻《彭湖台湾述略》:“新港社西出海口,有目茄洛湾,即陈第所谓加老湾也。” 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安定乡下洲、港口村一带。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起加老湾,历大员。
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现即逝,难得见到。唐张说《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 “遂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仿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之一现。” 参见:○昙花一现见“昙花一现”。优昙,指优昙钵花,简称昙花。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陈去病《有悼》:“~真无那,蜡泪低垂只自伤。”【词语优昙一现】 成语:优昙一现汉语词典:优昙一现
见“实繁有徒”。 【检索繁有徒 ==>】 古籍全文检索:繁有徒 全站站内检索:繁有徒
《贩书偶记》卷一二:“《岂有此理》四卷《更岂有此理》四卷,不著撰人姓名。嘉庆己未绛雪草庐刊巾箱本。”《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岂有此理》四卷”条:“书前有‘绛雪草庐’序和‘嘉庆四年孟夏书’自序。据书中卷一《绛雪斋记》,知作者斋名为绛雪斋,则二序均出作者
同“乐不思蜀”。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此间国极乐,乐不故蜀思。”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滕公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椁。滕公以烛照之,有铭焉。乃以水洗写其文,文字皆古异,左右莫能知。以问叔孙通,通曰:‘科斗书也。’以今文写之,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
【生卒】:1387—1450明江西南昌人,字经训。永乐十九年进士。授御史,改严州知府。在州严防盗,励学校,劝农桑,奏减织造,以银代丝税,民人称便。考绩为海内第一。后擢山东布政使,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