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
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
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
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
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
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
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
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蒙难以正,授圣以谟。
宗祀用繁,夷民其苏。
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圣人之仁,道合隆污。
明哲在躬,不陋为奴。
冲让居礼,不盈称孤。
高而无危,卑不可逾。
非死非去,有怀故都。
时诎而伸,卒为世模。
易象是列,文王为徒。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
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
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
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
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
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
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
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蒙难以正,授圣以谟。
宗祀用繁,夷民其苏。
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圣人之仁,道合隆污。
明哲在躬,不陋为奴。
冲让居礼,不盈称孤。
高而无危,卑不可逾。
非死非去,有怀故都。
时诎而伸,卒为世模。
易象是列,文王为徒。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箕子碑》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jī zǐ bēi
箕子碑
译文注释
《箕子碑》的诗词大意
凡有人之道有三:一个说正遇难,二是法律授予圣,三是化和人民。殷有仁人叫箕子,确实具备这道能建立于世,所以孔子传述六经主旨,特别关注了。
当纣的时候,大道惑乱,天威的行动不能戒,圣人的话没有用。
进死以并命令,诚仁了,我在没有好处,所以不做。
委身以保存在,诚仁了,与灭亡自己的国家,所以不忍心。
具备这两道,有德行的人了。
是用保他的明智,与之关联;最后是漠范,在囚奴侮辱;糊涂没有呢,颓废而不息;所以在《易经》上说“箕子的明夷”,正受到困难的。
和天命更改,活着的人以正,就出大方法,任用他为圣师。
周人得以序伦理而建立大典;所以在书中说“把箕子归作《洪范》”,方法传授给圣明的君主啊。
及封朝鲜,推道教育习俗,只有德无缺陷,只是没有人远,用广殷的祭祀,使夷为华,化及人民的。
率是大道,集中在他的身,天地变化,我得到它的正,那些伟大的人吗?啊!当这周时未到,殷祭未减,比干已经死了,微子已经离开了,假如纣恶不稳而自杀,武庚念乱用图保存,国家没有合适的人,谁与兴理?这是人事的可能性的原因。
那么先生隐忍而为这,那些有志于此吧?唐某年,作庙汲郡,年节祭祀,嘉先生单独列在改变形象,这样颂说:我很难用正,任圣因为房谟。
宗庙祭祀用繁,少数民族人民的苏。
宪宪大人,明暗不改变。
圣人的仁慈,方法符合高污染。
明哲在身,不落后为奴。
谦让居礼,不盈称孤。
高而没有危险,不逾越卑微。
不是死不去,只有怀着故乡。
时屈服而伸,最后为世模。
易象是列,文王为徒。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古代朝廷颂辞,继在后世儒者。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