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地皇三年(公元22年),新市、平林和舂陵兵会合后,众达十万,遂立刘玄为帝,主力围宛城(今河南南阳),另派王凤、刘秀、王常等分兵攻取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郾(今河南郾城)等地。王莽震惊,调集四十万军队,号称百万,由王邑、王寻率领,直逼昆阳。昆阳是正在围攻宛的农民军的屏障,昆阳的得失,直接影响到农民军的命运。农民军将领遂分为两部分,王凤、王常率众八、九千固守城池待援,刘秀带领十三铁骑突围调集援军。王莽军前锋到昆阳城下者达十余万,把昆阳围得水泄不通。王凤、王常等坚守昆阳屹然不动。刘秀从定陵等地调集援兵,初创王邑军,同时宣称宛城已被攻克,以鼓舞士气。刘秀率敢死士三千人,直冲王邑大营,斩王莽大将王寻。城内守军乘机而出,里外夹击,农民军大胜。王莽军损失殆尽。此役,对农民军彻底推翻新莽政权起了决定性作用。

猜你喜欢

  • 贾景兴

    景儁弟。少为州主簿,不求迁升,被葛荣俘获,不拜。后常以此自负。(,参见《北史》) 【介绍】: 北魏广川人。贾景弟。少为州主簿。栖迟不仕。孝明帝武泰元年,葛荣攻下冀州。被虏,称疾不拜。 【贾景兴作品 ==>】 

  • 晚节末路

    晚:晚年。节:时期。谓人到了垂暮之年,来日无多了。宋.王安石《乞宫观札子四》:“他日若获宁瘳,顾虽晚节末路,尚知补报,惟所驱策,岂敢辞免?”宋.陈亮《祭彭子复父文》:“死生祸福,相去有差。晚节末路,共此叹嗟。” 并列 指人到了垂暮之年,来日不多了。宋王安石《

  • 带地制

    解放前我国东北延边一些朝鲜族地区的地主对佃农一种双重剥削方式。当地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除规定收成时对半交租外,还必须额外给地主无偿代耕一定数量的土地,谓之“带地”,故名。

  • 柳下官资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孟子.万章下》:“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厄穷而不悯。” 春秋时,鲁国法官柳下惠,多次被撤职。《孟子.万章下》也提到他“不辞

  • 程灵洗

    【生卒】:514—568 字玄涤,新安海宁(今安徽休宁)人。少以勇力知名。侯景之乱,奉新安太守萧隐为主,聚众拒景,梁元帝授以云麾将军,领新安太守。侯景平,以功迁青州刺史。后归陈,历武帝、文帝、废帝三朝,南征北讨,屡立战功,官至郢州刺史,封爵至重安县公。光大二年卒,

  • 猛角

    地名。一作勐角。在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中部、勐董河西岸。勐角,傣语音译,意为“最先开创之地”。清末与勐董同为傣族土目罕氏辖地。光绪十七年(1891)清政府授其土目罕荣高为土千总,属云南顺宁府。 【检索猛角 ==>】 古籍全文检索:猛角     全站站内检索:猛角

  • 后来居上

    原是汲黯(n岸)向汉武帝反映资格浅的人新任官职,超过资格老的旧臣之上。后以此典比喻后人超过前人;后边的超过前边的。汲黯(?——前112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他生性孤傲,谈吐直率,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议论),常廷争直谏,使汉武帝不快,把他

  • 李韶

    字元善,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嘉定进士。端平二年(1235),擢右正言,奏请国事、边防专委丞相郑清之等。嘉熙中,建请理宗菲衣恶食,卧薪尝胆,国事可图。升礼部侍郎,多次请求选用人才,整顿朝政。为官正直,遇事尽言无隐,与杜范并列,时人称为“李、杜”。官至翰林学士兼

  • 纪他

    相传为夏商间之隐士。商汤伐灭夏桀以后,欲让位给务光,务光不受,他恐汤复让位与他,遂投水而死。见《庄子大宗师》。 【检索纪他 ==>】 古籍全文检索:纪他     全站站内检索:纪他

  • 蒙古角

    见“毕利”(7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