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敦城
回鹘古城。即回鹘建牙地(政治中心)。见于《辽史·地理志》者有三:(1)云内州“有古可敦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阴山北麓。(2)镇州“本古可敦城”。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哈达桑东。(3)“河董城,本回鹘可敦城,语讹为河董城”。在今蒙古国乔巴山市西。
【检索可敦城 ==>】 古籍全文检索:可敦城 全站站内检索:可敦城
回鹘古城。即回鹘建牙地(政治中心)。见于《辽史·地理志》者有三:(1)云内州“有古可敦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阴山北麓。(2)镇州“本古可敦城”。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哈达桑东。(3)“河董城,本回鹘可敦城,语讹为河董城”。在今蒙古国乔巴山市西。
据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顾千里先生年谱》云:“嘉庆十八年癸酉,奉上谕:鲍廷博年逾八旬,好古积学,老而不倦,着加恩赏给举人。”钱泳《履园丛话》卷六:“(廷博)以治坊为业,而喜读书,载籍极博。乾隆三十八年诏求天下遗书,廷博独得三百余种,赉浙江学政王杰上进
《陈书•徐陵传》附《徐俭传》说:徐俭是徐陵长子,“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尝侍宴赋诗,元帝叹曰:‘徐氏之子,复有文矣。’”
古称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镇夷关。明初置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18千米的中、越边境。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关楼一层,在中法战争时被法军焚毁。后重建关楼二层。抗日战争中又被焚毁,建国后重建。1965
同“雨云”。宋贺铸《减字浣溪沙》词之七:“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
元代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常见的有十种左右,如民、军、站、匠、盐、儒、僧、道等。其中军、站、盐、匠等户是国家强制签充的,儒、僧、道等户是国家通过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每种户都对国家承担特定的封建义务,如军户出军、站户当站、僧道念经等,他们的赋役负担各
【生卒】:1568——1610 字中郎,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知吴县,听断敏决。后官至稽勋郎中。病归,卒。与兄宗道、弟申道皆有才名,时称“三袁”。为诸生时,任城南诗社社长。其诗文主妙悟,倡以清新轻俊。被誉为公安体。 【生卒】:1568—1610 【介绍】:
对州县长官的敬称。乡绅或文人对州县长官称父台,或父母官。“父台”之“父”,是“父母官”之意;“台”是敬词,用于对对方的称谓,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遵和侄。为荆州府长流参军。明帝正光末,驰传新野,於途中被蛮民擒送梁。孝昌中北返,拜奉朝请。孝武帝初,位至光禄大夫、右民郎中。卒 【生卒】:491—532【介绍】: 北魏武威姑臧人。阴仲达侄孙,性和雅,颇涉书传。为荆州刺史李神赏识,为其府长流参军。孝庄帝初参与修起
报纸名。清宣统二年二月一日(1910.3.11)在上海创刊。日报。汤寿潜、陈止澜先后主办,陈训正、李怀霜先后主编,戴季陶、陈布雷等编撰。初为商业性报纸,黄花岗起义后转而倾向革命,攻击清廷假立宪和皇族内阁,鼓吹革命“破坏”。辛亥革命时反对南北议和,主张反袁(世凯)。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