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又称国议。清初满族贵族参预国政之政治制度。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筹建后金政权之际,时特置议政大臣(即理政听讼大臣)五人佐理国事,与诸贝勒每五日集朝一次,协议国政,公断是非。天命七年(1622)后,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十一年九月,皇太极嗣位,为加强君权,分散诸王贝勒权力,命八旗总管大臣(固山额真)均参加议政。后又将议政范围扩大到贝子,定每旗各设议政大臣三人。此后,议政制度逐渐成为王大臣共同辅政的一种形式。顺治元年(1644),于内廷设议政处,以为议政王大臣的办公处所。其议政形式有两种:一是廷议,即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由议政王大臣“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二是交议,即凡奉旨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事件,由内阁转交议政处,王大臣共同会议后核奏。雍正年间成立军机处后,重要军国大政皆由军机大臣承旨遵办,王公大臣议政制度遂废。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式取消。


【检索议政王大臣会议 ==>】 古籍全文检索:议政王大臣会议     全站站内检索:议政王大臣会议

猜你喜欢

  • 韦彪

    【生卒】:?-89 字孟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出身官宦世家。好学博闻,被称作儒宗。光武末举孝廉,除郎中。明帝时曾为魏郡太守,章帝时官至大鸿胪,行司徒事。持身清俭,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著书十二篇,名《韦卿子》。 【韦彪作品 ==>】 

  • 还乡昼锦

    源见“衣绣夜行”。谓富贵后回归故乡,以示显荣。清 汪绎《项羽》诗:“英雄岂作书生筭,也作还乡昼锦看。” 述补 白天穿着锦衣归乡。指富贵后显耀于故乡。语本《汉书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颜师古注:“言无人见

  • 鸟入樊笼

    主谓 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如同鸟儿进入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元关汉卿《单鞭夺槊》3折:“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贬义。多用以比喻自己走上死路,或身陷绝境,很难自拔。→自投罗网

  • 绛川戍

    北周置,在今山西绛县北绛水流域。 北周置,在今山西省绛县北。因绛水得名。

  • 宋高宗书六经,刻石于太学。

  • 冯元飙

    【生卒】:?——1645 字尔弢,慈溪(治今浙江镇海西北)人。天启进士。历知澄海、揭阳。崇祯四年(1631)征授户科给事中。多智谋,喜弄权术,与兄元飏并好结纳,时称“二冯”。官至兵部尚书,帝倚甚重。河南、湖广地尽陷,关、宁告警。遂称病乞休。福王时卒。 【介绍】: 明浙江慈

  • 径 (逕) 口

    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西南径口村。清道光 《新会县志》 卷5有径口汛。

  • 颍昌府

    北宋元丰三年 (1080) 升许州置,治所在长社县 (今河南许昌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漯河、禹州、舞钢等四市及许昌、长葛、临颍、舞阳、郾城等县地。金改为许州。南宋绍兴十年 (1140),岳飞大破金兀术于此。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置,治长社县(今河南许昌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漯河、禹州、郾城、长葛、临颍、舞阳、许昌等市县地及郏县部分。《宋史·岳飞传》: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兵南侵

  • 殷家庄窝堡

    明置,属铁岭卫。在今辽宁铁岭县西北。

  • 待兔逢株

    同“待兔”。宋张耒《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诗:“谈愁风射马,拙待兔逢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