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黑白分明

黑白分明

原意为黑色、白色区分明显;借此比喻是非、善恶区分得很清楚。 汤金钊(?-1856年),字敦甫,萧山(今浙江萧山县)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授编修。升礼部侍郎。清宣宗旻宁(道光帝)即位,汤金钊调吏部。皇帝命令各省查州、县不合理的陋规,明定限制。汤金钊上奏条陈,辨别是非,最后称:“要有好政绩,重要的是要能有一个好官,能得到一个好官,虽然征取赋税于民众而百姓还爱戴他,也不妨碍他的公正廉洁;如果得不到一个好官,虽然不征取于民众而百姓还嫉恨仇视他,怎能说他是公正廉洁的呢?因此有能力治理地方的官员不用严法,只有在总督、巡抚举动措施公正廉明,不然也不是严法所能限制得住的。”当时朝廷内外大臣也还多说那些陋规不便,等到汤金钊上奏呈入,皇帝手批奏章答道:“朝廷中有直言规谏的大臣,使我心中对好坏是非黑白分明,又不损伤国家政治体制,我非常欢欣喜悦!”给予奖励。

【出典】:

《清史稿》卷364《汤金钊传》11427页:“金钊疏言:‘……吏治贵在得人,得其人,虽取于民而民爱戴之,不害其为清;非其人,虽不取于民而民嫉仇之,何论其为清?有治人无治法,惟在督、抚举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会中外大臣亦多言其不便,金钊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诤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无伤于政体,不胜欣悦!’予议叙。”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40回:“黑怎么说得不黑?……这黑白分明上,却是混淆不得。” 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三)》:“再翻下去是穆时英先生的《墨绿衫的小姐》里有三幅插画,有些像麦绥莱勒的手笔,黑白分明。”


主谓 比喻好坏是非区分得很清楚。语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儿女英雄传》40回:“黑怎说得不黑……这~上,却是混淆不得。”△褒义。多用于形容人的判断力。 →明辨是非 ↔黑白混淆 颠倒是非。也作“白黑分明”。


【词语黑白分明】  成语:黑白分明汉语词典:黑白分明

猜你喜欢

  • 读音:Qǐn【源】 ①夏禹支庶封于寝(故城在今河南固始),后因氏,见《姓考》(17,62)。②寝,即寝丘(故城在今河南沈丘东南),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此,因氏,见《姓源》(17,62)。【人】寝尹,周时庶官(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并注其源: ①“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姒姓。‘夏王支庶封於寝’ (《姓考》)。”寝,当在今河南固始。②以采邑为姓氏。“

  • 励精求治

    意为案件已经判定,决不更改。用来称颂官吏的秉公执法。出自唐李元紘(chng洪)的事迹。李元紘(?-733年)字大纲,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后移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元紘曾任雍州司户参军。当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许多官吏都顺望风指。太平公主曾与百姓争碾硙的所有权,元紘

  • 陶煜

    【生卒】:1286—1358 【介绍】: 元台州路黄岩人,字明元,号逍奥山人,又号白云漫士。陶宗仪父。从周仁荣学,历归安县典史,改上虞。 【陶煜作品 ==>】 

  • 零丁山

    亦作伶汀山。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珠江口外之外伶仃岛。《方舆纪要》 卷101新安县 “佛堂门海” 条: “又西南二百里曰合连海,水通东南大洋,连深澳、桑州、零丁诸山而会合于此,故曰合连。”

  • 扣角行歌

    源见“宁戚饭牛”。谓贤士未遇、自求用世而发的悲歌。唐李白《笑歌行》:“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 研子冈集

    即今湖北黄陂县北三十四里研子冈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黄陂县北有研子冈集。

  • 高南容

    渤海王国大臣。仕于大嵩璘和大元瑜为王时。唐元和四年(日本大同四年,809),康王大嵩璘死,元瑜继位,奉命以和部少卿兼和干苑使、开国子身份至日告哀并聘问。时逢日平城天皇丧,嵯峨天皇嗣立。翌年(日本弘仁元年),入日京城(今日本奈良),四月被款待于鸿胪馆。旋返归。五月,随行首领高多佛脱身留居日越前国。是年九月,再次使日,携国书贺嵯峨天皇继位。十二月入日京。次年(811)正月,日天皇延见,授以官爵,观骑射

  • 弘忍

    【生卒】:602-675 姓周氏,黄梅(今属湖北)人。出家蕲州双峰山东山寺,为禅宗第五祖。其高徒有神秀、慧能。 【生卒】:601—674 【介绍】: 唐僧。蕲州黄梅人,一说浔阳人,俗姓周。七岁出家。初住黄梅双峰山东山寺,人谓其法为东山法门。为佛教禅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

  • 长寨

    厅名。清置。为雍正四年(1726)改流用兵首起之地,属“新辟苗疆”,设理苗同知,隶贵阳府。治今贵州长顺县。 【检索长寨 ==>】 古籍全文检索:长寨     全站站内检索:长寨

  • 天官

    ①官署名。(1) 西魏、北周天官府简称。(2) 吏部别称。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吏部改名。后代即沿称吏部或其首长。(3) 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天官即吏部。②官名。(1) 一说为商朝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的合称。(2) 《周礼》分设六官,以冢宰为天官,为百官之长。(3) 太平天国吏部正、又正、副、又副之官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