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虎门条约

虎门条约

原称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系《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清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1843.10.8)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凡十六款,另附《小船定例三款》。主要内容:(1)英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将来如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都可“一体均沾”,分享其中特权;(2)五口通商地区的地方官与英领事官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准予英人租赁,或建造新屋。租用多少,视英商之多寡而定。


【检索虎门条约 ==>】 古籍全文检索:虎门条约     全站站内检索:虎门条约

猜你喜欢

  • 丘明耻

    借指苟且偷生之耻。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 “渭滨观坐钓,谷口看秋荻。惟有丘明耻,无复荣期乐。 ” ●《论语公冶长》: “子曰 ‘巧言、 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传》作者。孔子说自

  • 郑辑之

    【生卒】:489-537伯猷弟。解褐奉朝请以军功迁黎阳太守。庄帝时,率民拒元颢军,有功。迁镇南将军。东魏初,为征南将军、东济北太守、肥城戍主。卒。(,参见《北史》)

  • 四川

    ①地区名。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约今四川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地)分设西川、峡二路。咸平四年(1001)分为益州(嘉祐四年〔1059〕改为成都府)、利州、梓州(重和元年〔1118〕改为潼川府)、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一说因境内有长江、岷江、沱江、嘉陵

  • 银岭

    在今浙江金华县西南九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93汤溪县: 银岭在 “县 (治今汤溪镇) 南六十里,与遂昌县接界。旧有银岭寨,亦要隘处也”。

  • 阿巴噶

    清内蒙古部名。明属察哈尔。首领为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清崇德、顺治间归附清朝。右翼旗设于崇德六年(1641),左翼旗设于顺治八年(1651)。嘉庆间,两旗各有佐领十一。牧地近库尔察罕诺尔,约当今内蒙古阿巴噶旗。隶锡林郭勒盟。 【检索阿巴噶 ==>】 古籍全文检索:阿巴噶

  • 负米安亲

    同“负米”。唐罗隐《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诗:“雠书发迹官虽屈,负米安亲路不赊。”

  • 文华书院

    见“文氏学堂”。 【检索文华书院 ==>】 古籍全文检索:文华书院     全站站内检索:文华书院

  • 宗显

    【介绍】: 宋僧。俗姓王,潼川人,号正觉。少为进士有声,后出家昭觉寺。晚年从五祖演和尚学道,颇有声誉。出主保福寺卒。 【宗显作品 ==>】 

  • 毛难族

    即“毛南族”(360页)。

  • 隗台

    即黄金台。战国燕昭王为招募天下贤士而为郭隗构筑的台。罗隐《送章碣赴举》:“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