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赵蕃(1143—1229)卒,年八十七。

赵蕃(1143—1229)卒,年八十七。

蕃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侨居信州玉山。少从刘清之学,以荫补饶州浮梁尉、福州连江簿,皆不赴。初任吉州太和簿,榜斋名曰思隐,已有山林之思。在官清苦,唯以赋咏自娱,杨万里赠诗有“西昌主簿如禅僧,日飧秋菊嚼春冰”之句。刘清之知衡州,求为监衡州安仁赡军酒库,至衡而清之罢,遂与之同归。奉祠家居,积三十三年。宝庆元年,除太社令,辞不拜,特改议郎秘阁、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又辞不允。越三年,差主观华州云台观。绍定二年,致仕,旋卒。事迹见刘宰《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本传。《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章泉赵先生诗》一部十二册,未见传本。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得《乾道稿》一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有《四库全书》本。《全宋词》录存其词二首,《全宋诗》收其诗二十七卷,《全宋文》卷六三五。收其文。刘宰《章泉赵先生墓表》谓蕃“自少喜作诗,答书亦或以诗代,援笔立成,不经意而平淡有趣,读者以为有陶靖节之风。岁时宾友聚会,尊酒从容,浩歌长吟,心融意适,见者又以为有浴沂咏归气象”。朱熹谓“昌父志操文词,皆非流辈所及”,并“欲其刊落枝叶,就日用间深察义理之本然,庶几有所据依,以造实地,不但为骚人墨客而已”(《答徐斯远书》);又称其诗“孤瘦”、“清苦寒瘦,如其为人”(《答巩仲至书》)。方回谓其“平生恬淡,而诗尚瘦劲,不为晚唐,亦不为江西,隐然以后山为宗”(《跋赵章泉诗》);又谓“江西苦于丽而冗,章泉得其法而能瘦,能淡,能不拘对,又能变化而活动”(《瀛奎律髓汇评》卷一○)。四库提要卷一六○:“蕃始受学刘清之,年至五十,乃问学于朱子。……然蕃本词人,晚乃讲学,其究也仍以诗传,与涧泉韩淲有‘二泉先生’之称。……初,蕃为太和簿时,受知于杨万里,万里……赞其写真云:‘貌恭气和,五月下推敲之势;神清骨耸,非山头瘦苦之容。一笑诗成,万象春风。’刘克庄跋亦云:‘近岁诗人,唯赵章泉五言有陶、阮意。’《诗人玉屑》载蕃论诗一则,以陈后山《寄外舅诗》为全篇之似杜者;后戴式之《思家》用陈韵,又全篇之似陈者。观其持论,其诗学渊源亦可概见矣。”代表作有《孤寡》《山居》《出郭》《雨后呈斯远》《送赵成都》等。

猜你喜欢

  • 九华山诗录

    总集。唐僧应物编。《崇文总目》著录为一卷。九华山是唐时佛教圣地。应物曾居九华山。此集当是应物集时人咏九华山诗而成。其集已佚。

  • 阳雁食肥

    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梁谋。”雁称为“随阳之鸟”(见《书.禹贡》汉.韩安国传),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追逐温暖,觅食稻粱,以谋生息。后用以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趋炎附势、善自谋划的人。明.黄节《我诗》:“习苦蓼虫惟不徙,食肥芦雁得无危?”

  •   吕天成(1580一1618)卒。

    据徐朔方《王骥德吕天成年谱》。王骥德《曲律》卷四:“郁蓝生吕姓,讳天成,字勤之,别号棘津,亦馀姚人,太傅文安公曾孙,吏部姜山公子。而吏部太夫人孙,则大司马公姊氏,于比部称表伯父。其于词学,故有渊源。勤之童年便有声律之嗜,既为诸生,有名,兼工古文词。与余称文

  • 朱彬

    【生卒】:1308—? 【介绍】: 元建昌新城人,字仲文。朱礼子。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翰林院典籍。 【朱彬作品 ==>】 

  • 章昭达

    【生卒】:518—576 字伯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侯景之乱,自乡里募众入援建康。侯景平,为吴兴太守陈蒨部将,深受信赖。及陈蒨(即陈文帝)即位,授以将帅之任,历平王琳、陈宝应,皆著大功,迁至郢州、江州刺史。废帝时,以平湘州刺史华皎功,进号征南大将军。宣帝时

  • 坐中孤烛暗,窗外数萤流

    【介绍】:戎昱《秋馆雨后得弟兄书,即事呈李明府》诗句。二句写秋夜独坐客馆中所捕捉到的室内外雨后景象。出句写烛光,对句写萤飞,动静结合,极真实地表达了孤寂无聊的羁旅思亲之情。

  • 克普恰克

    即“奇卜察克部”(1352页)。

  • 刘允迪

    【介绍】:宋信州玉山人,字德华。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德安县,以惠爱得民心。后归里,建义学,教族子弟及乡人。官至朝奉郎、参议沿海制置使军事。

  • 大隗之居

    借指贤者隐居之所。大: 同 “太” 。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轩皇驻跸,将寻大隗之居; 尧帝省方,终全颍阳之节。” 参见:○襄野童 【检索大隗之居 ==>】 古籍全文检索:大隗之居     全站站内检索:大隗之居

  • 无用刍狗

    源见“刍狗”。喻不为世用之人。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若下仆者,天地中一无用刍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