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



第一篇: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哺(bǔ):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第二篇: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猜你喜欢

  •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见〔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检索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 古籍全文检索: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全站站内检索: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 张三城守捉

    唐置,在今新疆和硕县东乌什塔拉回族乡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西州交河郡:“吕光馆又经盘石百里,有张三城守捉。”即此。 唐置,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东乌什塔拉。属西州。后废。

  • 势穷力极

    见“势穷力竭”。《三国演义》32回:“尚军大溃,退走五十里,~。”

  • 陈桓

    【生卒】:?—1393 【介绍】: 元末明初凤阳人。从朱元璋克滁、和州。渡江克集庆,收淮东、浙西,平中原,累功授都督佥事。后从取蜀,征云南,败乌撒,破芒部,降东川乌蒙诸部,略定汝宁、靖宁诸州邑。以功封普定侯,总制云南诸军。坐蓝玉党死。 【陈桓作品 ==>】 

  •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偃:扑倒。 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就跟着倒。 旧时比喻推行德教的重要。语出《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也单引〔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汉书.地

  • 理之当然

    犹理所当然。《古今小说.穷马周遭际卖

  • 朱全忠用柳璨、李振之言,聚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王溥、赵崇、王赞等。

  • 覆公折足

    源见“折鼎覆?”。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太尉樊稜,司徒许相,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主谓 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语本《易经·鼎》:“鼎折足,覆公。”晋·袁宏《后汉记·献帝纪二》:“大尉樊稜,司徒许相,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之患。”△贬义。多用于办事失败方面。【词语覆公折足】  成语:覆公折足汉语词典:覆公折足

  • 释教总制院

    官署名。元代置,简称总制院。掌全国释教,兼治吐蕃事务,设于世祖至元元年(1264),以国师八思巴领之。二十五年,改为宣政院。 【检索释教总制院 ==>】 古籍全文检索:释教总制院     全站站内检索:释教总制院

  • 散花

    源见“天女散花”。戏称供花问疾。宋程垓《浣溪沙.病中有以兰花相供者戏书》词:“天女殷勤着意多,散花犹记病维摩。”亦指散花天女。宋张元幹《西江月.和苏庭藻》词:“维摩丈室久空空,不与散花同梦。”【词语散花】   汉语词典:散花